《說文津逮》(48)
無法顯示的字,原稿改爲圖片,而非如之前那樣用超大字符庫。網上草稿用「口」替代。
《說文津逮》(48)
瑁 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似犂冠。《周禮》曰:“天子執瑁四寸。”从玉、冒,冒亦聲。(莫報切)㺺,古文省。
今:明紐,效開一號韻去聲。古:明紐,陰聲幽部唇音。
鈕樹玉《校錄》:“《玉篇》作‘口’,是也。蓋省目非省冃也。《韻會》亦作‘口’。”婉清按:沈濤、席世昌諸君亦從是說。“目”“冃”“冒”古音同,“目”“冃”二字皆通,殆不必改。姑存之。又“冒”“覆”古音近,古多以“覆”訓“冒”。《周易·繫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矣。”韓《注》:“冒,覆也。言《易》通萬物之志,成天下之務,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即此。故“執玉以冒之”即“執玉以覆之”。古之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覆諸侯之圭,二者大小相合,則諸侯所執之圭乃天子所賜之命圭也,此謂之瑁。《尚書·顧命》:“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階隮。”孔《傳》:“瑁,所以冒諸侯圭,以齊瑞信。方四寸,邪刻之。”孔穎達《疏》:“天子所以執瑁者,諸侯即位,天子賜之以命圭,圭頭邪銳,其瑁當下邪刻之。其刻闊狹長,短如圭頭。諸侯來朝,執圭以授天子,天子以冒之刻冒彼圭頭。若大小相當,則是本所賜,其或不同,則圭是偽作,知諸侯信與不信。故天子執瑁,所以冒諸侯之圭,以齊瑞信,猶今之合符然。”此之謂也。“似犂冠”者。王筠《句讀》:“犁當作口,《釋樂》郭《注》有‘犁錧’,‘錧’蓋‘輨’之俗字。”嚴可均、段玉裁諸君亦以爲當作口。婉清又按:《說文》無“犁”。口則訓“耕也”。蓋口本乃動字,後方引申作耕土之器解,“犁”乃後起字。《周禮》云云,乃今《玉人》文。《周禮·玉人》:“天子執冒四寸,亦朝諸侯。”鄭《注》:“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蓋天下也。”此“冒”即“瑁”也。
璬 玉佩。从玉,敫聲。(古了切)
今:見紐,效開四篠韻上聲。古:見紐,入聲約部舌音。
段玉裁曰:“古者雜佩謂之佩玉。見《周禮·玉府》《大戴禮·保傅篇》《禮記·玉藻》。亦謂之玉佩,見《詩·秦風》。璬之言皦也,玉石之白曰皦。”張舜徽《約注》:“《詩·野有死麕》:‘有女如玉。’《箋》云:‘如玉者,取其堅而潔白。’蓋玉石之德,以潔白爲上。君子比德於玉,亦擬其堅貞潔白耳。”婉清按:“璬”古多作人名,未見訓玉珮字例。唯《初學記》引《逸論語》曰:“璬,充耳也。”本書:“瑱,以玉充耳也。”古訓“瑱”爲充耳之玉者甚多。《毛詩·淇奧》:“充耳琇瑩。”毛《傳》:“充耳謂之瑱。”故可知充耳爲瑱,非璬明甚。段氏以璬爲玉石之白,雖難確考,然亦別無他說。故從此。
林婉清
2023年3月13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