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23的博文

《墨萱影草》(3)

图片
我拍攝的太原山中   《墨萱影草》(3) 1.記憶力不等於智慧。當一個人讀了十本書,他就有了記憶力。當一個人讀的十本書很少有人讀過,他就成了這方面的學者。但這和智慧毫無關係。那只不過就是你學習了幾本書的內容而已。不把記憶力當智慧,不把情緒與慾望當自我。才能有智慧有自我。 2.陰陽是象,象要建立在中道的基礎上。中不在外面,就在人心裡。正如沒有陽光,沒有雨水,就不會有葉子,沒有葉子,沒有植物,就不會有你我。人與天地間的事物本身就是處於一種共存關係中的。生死不是陰陽,當我們每吃一口飯菜中,就有著生死。這些生死就是構成生命的一部分。在陰陽八卦的座標軸上,每個人都會因其自身的特質去找座標軸的點,於是就有了各種陰陽的表象,如生死動靜剛柔男女等。然而,這只是心遠離道的呈現而已。本質上是你染了太多世俗塵埃,沒能與天地萬物合一,進入中道之中,便仍在尋求世俗標籤裡自己的位置,那些位置只是外物,是人類把宇宙萬物呈現的現象用標籤定義了。當你能跳出外物時,就會無所不樂。不知莊周是蝶,也不知蝶是莊周。道法自然,獲得無上滿足,也獲得無上智慧。 3.有些人說應該恢復經學,也有些人說不該恢復經學。問我怎麼看?我覺得這樣的討論太淺薄了。中國傳統的經典存在了兩千多年,現在還有人去讀,這本身就說明了這些經典有存在的必要。問題不在於是否應該讀這樣的經典或那樣的經典。問題在於我們不能認為這樣的經典對,還是那樣的經典對。當一個人心裡有了這樣對、那樣對的成見時,就容易造成災難,就可能傷害他人。這個世上唯一不存在時代、地域限制的永恆的對就是不能傷害彼此,除此之外的“對”都只是你認為的而已,是你的一種情緒。在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社會中,各種各樣的經典都有存在的價值,大學也應該有各式各樣自由的論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吸納各種經典中的思想,又不以自己思想爲真理時,這個社會才是健康的。當你心中有了對錯是非等各種成見,當你因這些成見而煩惱憤怒時,你便未能體認生命本身,推己及人,也就遠離了道。 4.學術一定是片面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片面的學術。你讀的材料決定了你的觀點,而研究本身的特性又決定了你只能讀著極小範圍的材料。廣博必然淺陋,專精必然片面。而廣博的淺陋可能還有點“世界觀”,專精的片面一定不存在“世界觀”,最多有點某國中某個文化下的某些視角觀。中國的讀書人有個毛病,太把自己的研究當回事。研究什麼會覺得什麼好,這也沒啥不對

《說文津逮》(50)

图片
《說文津逮》(50) 瑞 以玉爲信也。从玉、耑。(徐鍇曰:“耑,諦也。會意。”是偽切) 今:禪紐,止合三寘韻去聲。古:定紐,陰聲阿部舌音。 鈕樹玉《校錄》:“口从耑聲,讀若捶。則瑞从耑聲明矣。凡形聲字,多聲兼義者,後人不識。”王念孫《讀說文記》:“鍇以瑞字不當从耑聲,故削之。不知耑、瑞乃聲之轉。《說文》‘惴’字,亦从耑聲。是其證也。”婉清按:段玉裁、嚴可均、桂馥、錢坫諸君皆從是說。另《一切經音義》卷二十四、卷四十五、卷八十三,其“瑞”字下引《說文》皆作“从玉耑聲”。本有“聲”字明甚,徐鍇奪之,當補。又本書“卪”字下云:“瑞信也。守國者用玉卪,守都鄙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卪,土邦者用人卪,澤邦者用龍卪,門關者用符卪,貨賄用璽卪,道路用旌卪。象相合之形。凡卪之屬皆从卪。”卪後作節,即符節也。古人以之爲信物。以玉爲之,兩卪合符者,則曰瑞。故本書釋“琥”曰:“發兵瑞玉,爲虎文。”《周禮·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鄭《注》:“人執以見曰瑞,禮神曰器。瑞,符信也。”《左傳·哀公十四年》:“司馬請瑞焉,以命其徒攻桓氏。”杜《注》:“瑞,符節,以發兵。”即此。後引申爲祥瑞。《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之錢玄同《筆記》曰:“兩卪合符曰瑞,引申為祥瑞。作祥瑞解起於戰國,燕齊方士之言以為天子行善政則天應以祥瑞。亦取与合符意。” 珥 瑱也。从玉、耳,耳亦聲。(仍吏切) 今:日紐,止開三志韻去聲。古:泥紐,陰聲噫部舌音。 徐灝《注笺》:“此从玉建類,从耳指事兼聲,言其玉爲耳上飾也。”婉清按:若瑱、珥乃一物,則不必造珥字。亦或珥非瑱。瑱乃以玉充耳也,冠冕兩側,絲線垂玉以充耳者,曰瑱。珥乃耳璫也,即今耳環。《後漢書·輿服志》:“翦氂蔮,簪珥。珥,耳璫垂珠也。”傅玄《鏡賦》:“珥明珰之迢迢,點雙的以發姿。”然古籍言珥乃瑱者,非獨《說文》。《史記·李斯列傳》:“宛珠之簪,傅璣之珥。”司馬貞《索引》:“珥者,瑱也。”《列子·周穆王》:“施芳澤,正蛾眉,設笄珥。”張湛《注》:“珥,瑱也,冕上垂玉以塞耳。”則瑱、珥乃一物。今難確考。 林婉清 2023年5月5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