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21的博文

喵喵手抄《毛詩·國風》(中)

图片
林喵喵在隰縣小西天 有讀者是古建築愛好者,希望我能談些建築。我最近的確是想找時間談點建築的,但不是古建築。而是現代建築,特別是中國建築的紐約化問題。這涉及到一些不同的維度,比如智能城市與紐約化高樓的關係,以及中國建築文化的未來該怎麼辦?因為很悲劇的一個現實是,發展越慢的城市越能保持一點建築傳統。可現在已經沒有發展慢的地方了,連縣城都發展很快。所以,現在幾乎所有中國城市都紐約化了。關於這些問題,確實需要講講。不過,這次先不談。   上次我說過,會分三次發《毛詩·國風》,這是第二部分。我之前說過,五四前後中國發生過整個形而上學前提的轉變,五四之後是基督教世俗化的意識形態思維,而不再是傳統思維。由於意識形態前提的不同,讓我們如今的人看傳統出現了明顯偏差,而翻譯造成的範疇與規範的不同,使我們也難以認識西學。所以,必須回到最基本的字詞句,釐清基本概念後,才可以談問題。而這次,我想談另一件事。秦暉老師有個觀點,就是中國在周秦之際發生過一次巨大思想轉變,中國在漢以後,實質上進入了一個外儒內法的社會。我覺得思想史和政治史不一定是同步的,比如周秦之際發生了巨大的政治轉變,這毫無問題。封建制變成了郡縣制(名義上的封建也多少有點,比如明)。可是,秦到底多大程度真正影響了後世,這個問題很複雜,還不好簡單處理。比如明清的專制,我懷疑很大一部分來自蒙元,而不是更早的傳統。這是其一。先秦時,儒家、法家、道家、楊朱、墨翟等同時存在,這就有個問題,這些思想是同源還是不同源?他們和更早的《周易》《尚書》是什麼關係?商和周是不是根本就是兩種文明?我抄《毛詩》,看原文和詩序,可以感受到這二者之間一定發生過很大的思想變動,這個思想變動發生在何時。以及只是思想的演變,還是觸及到了形而上學前提的根本不同,這也是需要重新考慮的。這是其二。所以,等我更新完《毛詩》,我會更新《周易》,這實際上也是促進我體認文明的過程。   另外,我們如今的學者,特別是八十年代最活躍的那些思想家,有個很明顯的偏差,就是喜歡「以論代史」。比如說西方文明多麼好,中華文明多麼不好,抑或反之,抑或二者各有各好的地方。可實際上,西方文明本身就是個偽概念,德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恐怕不亞於中國和日本。而且,同樣是美國,源自希伯來的清教徒,與源自古希臘的民主、自由、共和國都有差別。之前我就談過一個觀點,美國的立國基礎根本不是清教徒與五月花號,而是商業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

图片
喵喵在太原碑林公园 1.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这个问题必须建立心物二分的二元论基础上才可以成立。“心”指的是精神,精神可以与物质进行分离,才能存在意识。假如我们认为,所谓意识是人大脑中的物理反应(科学思维所认为的那样),那么大脑中的物理反应属于大脑,大脑属于身体,那精神就属于物质之一种,精神就不能与物质分离。那么,讨论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就成了伪问题(因为意识即为物质之一种)。   2. 假如上述成立,是否就是唯物主义(因为意识属于物质)?唯物主义也必须建立在心物二分的二元论基础上,即哲学可以分为“唯物”“唯心”。如果精神属于物质,那么“唯物”“唯心”的划分就也成了伪问题。这个问题的立论基础就不存在。   3. 我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来自我们的意识。我们认为世界是“意识的”,也来自我们的意识。那么,这里就存在个问题。你的意识凭什么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你的意识又凭什么认为世界是意识的?仅凭我们的观察吗?我们通过观察,看、听、闻、尝、碰之类,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反应到了我们的大脑里,于是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可是,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你意识所认为的而已,人不能在意识之外意识,因而人也不可能“客观反映世界”。你反映世界靠的是你的意识,你所认为的“客观”是你意识所认为的“客观”。既然是你意识所认为的“客观”,那么就是“主观”,你所认为的世界只能是主观的。   4. 假如3成立,是否就是“唯心主义”(因为物质是眼耳鼻舌身感知并通过意识所认为的)?同样,“唯心”也必须建立在心物二分的二元论基础上。如果二元论的基础出了问题,这个“心”还是泡沫。   5. 那么,1、3成立吗?1、3都成立。所以,我们的意识是我们大脑中的物理反应这一认识,是来自我们建立在经验观察基础上通过意识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因而是我们的主观认识。   6.以上这种二元思维 是西方独有的思维,唯物唯心西方近代哲学问题,仅仅产生于西方语境下。我们会这么考虑问题,是受了西方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的阴阳不是二元的,是负阴而抱阳的,是太极图那样的。那这是否意味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呢?不是。对立统一建立在要有对立,才能统一。可实际上,阴阳本不存在对立,二者本来是浑然一体的。我这里随便给大家举个例子。离中缺,坎中满。离外阳内阴,日之象。坎外阴内阳,月之象。离纳己,己为阴土,日阳中藏己阴之土,乃阳中有阴。坎纳戊,戊为阳土,坎月阴中藏戊阳

喵喵手抄《毛詩·國風》(上)

图片
在太原文瀛公園 考慮到《毛詩》字數較多,我選擇分七次把整部書發出來。其中《國風》部分三次,《小雅》部分兩次,《大雅》和《頌》各一次。   照例開篇是需要說些廢話或不廢話的。   曾經我和一位閨蜜討論過一個問題,即“《詩經》是經學還是文學”。她是一名優秀的《詩經》研究者,和我探討這個問題是想征詢下我的意見。專業人士征求不專業人的意見是為了表示她的謙虛。我則簡單表達了下自己的淺薄見解。如下:“我覺得這個問題更準確的表述是《詩經》是經學還是literature。因為‘文學’不等於literature。比如在《論語》中,作為‘孔門四科’的‘文學’指‘文章博學’(邢昺)。除外,‘文學’也可以指官名之類。但均非西方意義上的literature。將‘文學’理解為literature這一概念是清末才出現的。由於我們如今是西化思維,才會默認文學是literature。可我還要說,‘文學’一詞在文言中與在現代人腦中的概念並不一致。那麼,《詩經》是literature嗎?按照如今literature的概念來看,‘詩’屬於poem,poem屬於literature。所以,《詩經》是literature。這話沒錯。我們把上述規整下,就是若把《詩經》理解為poem中的一種,那麼就屬於符合西方literature這個概念的poem。因此,《詩經》在我們的思維裡是literature這個意義上的‘文學’。(註1. poem不等於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詩’。如‘詩’在古時可代指《詩經》。2.作為今天理解的‘文學’的‘詩’和古時範疇也往往不一樣。比如漢人常把不合樂稱‘詩’,合樂稱‘歌’。《詩經》按照這個範疇來看就成了‘歌’。3.駢文、詞、曲等歸入poem都比prose更合適。所以,poem和‘詩’也不等同。4.literature詞源為letter,早期強調的是‘書寫’。表示如今意義上的文學,在西方是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對literature概念不斷構建的結果。中國借用的這個西方概念,也不是西方傳統就有的,而是西方近代概念。借用後,poem就屬於‘文學’了。而中國古時人們不這麼理解。那麼,《詩經》是‘經’嗎?在最初不是,《詩經》是被後代賦予了經學內涵才變成‘經’的。因此,準確說,《詩經》在被賦予了經學內涵後,直至經學瓦解期間,被當時的人視為‘經’。也就是說,在中國長時期的歷史中,《詩經》更多是作為‘經’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