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手抄《毛詩·國風》(中)
林喵喵在隰縣小西天 有讀者是古建築愛好者,希望我能談些建築。我最近的確是想找時間談點建築的,但不是古建築。而是現代建築,特別是中國建築的紐約化問題。這涉及到一些不同的維度,比如智能城市與紐約化高樓的關係,以及中國建築文化的未來該怎麼辦?因為很悲劇的一個現實是,發展越慢的城市越能保持一點建築傳統。可現在已經沒有發展慢的地方了,連縣城都發展很快。所以,現在幾乎所有中國城市都紐約化了。關於這些問題,確實需要講講。不過,這次先不談。 上次我說過,會分三次發《毛詩·國風》,這是第二部分。我之前說過,五四前後中國發生過整個形而上學前提的轉變,五四之後是基督教世俗化的意識形態思維,而不再是傳統思維。由於意識形態前提的不同,讓我們如今的人看傳統出現了明顯偏差,而翻譯造成的範疇與規範的不同,使我們也難以認識西學。所以,必須回到最基本的字詞句,釐清基本概念後,才可以談問題。而這次,我想談另一件事。秦暉老師有個觀點,就是中國在周秦之際發生過一次巨大思想轉變,中國在漢以後,實質上進入了一個外儒內法的社會。我覺得思想史和政治史不一定是同步的,比如周秦之際發生了巨大的政治轉變,這毫無問題。封建制變成了郡縣制(名義上的封建也多少有點,比如明)。可是,秦到底多大程度真正影響了後世,這個問題很複雜,還不好簡單處理。比如明清的專制,我懷疑很大一部分來自蒙元,而不是更早的傳統。這是其一。先秦時,儒家、法家、道家、楊朱、墨翟等同時存在,這就有個問題,這些思想是同源還是不同源?他們和更早的《周易》《尚書》是什麼關係?商和周是不是根本就是兩種文明?我抄《毛詩》,看原文和詩序,可以感受到這二者之間一定發生過很大的思想變動,這個思想變動發生在何時。以及只是思想的演變,還是觸及到了形而上學前提的根本不同,這也是需要重新考慮的。這是其二。所以,等我更新完《毛詩》,我會更新《周易》,這實際上也是促進我體認文明的過程。 另外,我們如今的學者,特別是八十年代最活躍的那些思想家,有個很明顯的偏差,就是喜歡「以論代史」。比如說西方文明多麼好,中華文明多麼不好,抑或反之,抑或二者各有各好的地方。可實際上,西方文明本身就是個偽概念,德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恐怕不亞於中國和日本。而且,同樣是美國,源自希伯來的清教徒,與源自古希臘的民主、自由、共和國都有差別。之前我就談過一個觀點,美國的立國基礎根本不是清教徒與五月花號,而是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