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津逮》(45)

 圖爲我家「呆萌」霸佔了我的枕頭後在睡覺


《說文津逮》(45)

琬 圭有琬者。从玉,宛聲。(於阮切)

今:影紐,山合三阮韻上聲。古:影紐,陽聲安部喉音。
段玉裁曰:“此當作‘圭首宛宛者’。轉寫譌脫也。琬、宛疊韻。”婉清按:琬當作宛,蓋本作“圭有宛者”。嚴可均《校議》:“琬當是宛。”王筠《釋例》:“圭有琬者,琬似當作宛。”是。徐鍇《繫傳》:“琬謂宛然窊也,琬之言婉也。窊然象柔婉也。”“宛然窊”者,今所謂捲縮宛轉貌。“琬圭”乃圭之上端圓形者也,與“琰”相對。凡圭,上端尖銳之形者乃琰,圓形者爲琬。宛聲之字,多有圓義,腕、碗、箢之屬,皆此類也。故“圭有宛者”曰“琬”。《周禮•玉人》:“琬圭九寸。”鄭《注》:“琬,猶圜也,王使之瑞節也。諸侯有德,王命賜之。使者執琬圭以致命焉。”又《周禮•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結好。”鄭《注》引鄭司農云:“琬圭,無鋒芒故。”即此。

璋 剡上爲圭,半圭爲璋。从玉,章聲。《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諸良切)

今:章紐,宕開三陽韻平聲。古:端紐,陽聲央部舌音。
徐鍇曰:“剡,削之也。皆《周禮》之文也。”婉清按:《說文》無“尖”字,“剡”即“尖”之正字。剡上者,上端尖銳之形也,圭多剡上,剡上之圭亦名琰,其一半狀者則曰璋。《毛詩•斯干》:“載弄之璋。”毛《傳》:“半珪曰璋。”又《毛詩•棫樸》:“左右奉璋。”毛《傳》:“半珪曰璋。”《白虎通》:“璋以發兵何?璋,半珪,位在南方,南方陽極而陰始起,兵亦陰也,故以發兵也。”經典言璋義之處甚多,不一一。然今考古所見名曰“璋”之器,或上端乃斜刃,若珪之半,亦或上端乃斜弧形,若叉之屬,則不似半圭。未知何故,待考。嚴可均以爲“禮”上脫“周”字,是也。許君所引乃《周禮•小行人》文。王筠《句讀》曰:“引此者,六玉皆見上文,此以所配六幣之制總結之,以見其爲朝聘所用之玉也。” 可參。

琰 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聲。(以冉切)

今:以紐,咸開三琰韻上聲。古:定紐,陽聲奄部舌音。
丁福保曰:“慧琳《音義》九十三卷八頁‘琰’注引《說文》:‘玉圭長九寸,執以爲信,以征不義也。’《周禮•攷工記•玉人》:‘琰圭九寸,剡規,以除慝,以易行。’《注》:‘琰圭,剡半以上,又半爲瑑飾。諸侯有爲不義,使者征之,執以爲瑞節也。’《音義》所引《說文》正與《周禮》合。大、小徐奪此文,宜補。”婉清按:當據《音義》改。琰乃圭之上端尖銳者也,與琬相對。若以今本釋之,則不得其解,且上文“琬”“璋”,下文“玠”“瑒”之屬,具言圭。中“琰”若言“璧”,則自失其例。經典亦無以“琰”爲“璧上起美色”義之例。“琰”或與“琬”連用,以“琬琰”謂美玉。《楚辭•遠遊》:“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即此。然亦與“璧上起美色”義尚遠。“琬”“琰”均乃圭,圭爲瑞玉,故引申表美玉,非其本義也。段玉裁曰:“璧當爲圭,也當爲者。”據段說,則乃“圭上起美色者”。然是說亦與原意有別。不若從《音義》引文。今本之義未知何以不通若此。

林婉清
2023年3月5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墨萱影草》二則

七律·次韻李鴻章《臨終詩》

《墨萱影草》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