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手抄《周易》(1)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十月 17, 2022 這是《喵喵手抄<詩經>》的後續。在上次寫完《詩經》後,我說要修整一段時間後再寫《周易》。現在開始恢復更新這個系列。由於我的精力有限,本計劃更新的系列往往更新較慢,但都還會繼續更新,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等待。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陰陽五行基礎知識 六月 17, 2022 林婉清在山西高平羊頭山石窟 陰陽五行基礎知識 ( 1. 由於不確定公式能否正確顯示,所以文中我盡量不用任何數學公式。若涉及到的那一兩個公式無法正確顯示,則是因為網絡平台本身的限制,我這裡均可正確顯示。 2. 本文不涉及“對”“錯”,有些人認為是“迷信”也好,認為是“奧秘”也好,我都不評論。奇門遁甲、六壬講起來比較複雜,這裡就不講了。而且我是人文學科學者,不是算命的。 3. 與陰陽五行相關的一些問題,還有天文、曆法、中醫、律呂等,本文也不談。主要是若談那些會內容太多。關於律呂,我以後會專門從音樂學角度寫一下。 4. 這篇是普及文,所以只是最重要和最基礎的一點東西。基礎非常好的人和相關研究者可以不讀。) 1. 三五相包:這裡的“三”指的是三才,即天(天文之類)、地(形法之類)、人(五行之類),“五”指的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類,則有些類似於空間解析幾何的三個坐標。太極為零點, x 為陽爻( — ), y 為陰爻( -- ), n 為爻數,且規定 xy 不能等於 yx ,則:( x+y ) n 把 n=0 帶入,得太極;若 n=1 得兩儀(即一個陰爻,一個陽爻);若 n=2 得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若 n=3 得八卦,八卦即( x+y ) 3 =x 3 +yx 2 +xyx+x 2 y+y 2 x+yxy+xy 2 +y 3 。所以,八卦是以三為基礎的。若以此類推, n=4 得十六卦, n=5 得三十二卦, n=6 得六十四卦等。《周易·繫辭》:“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 天數二十有五 , 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三才和五行的術數變化,在我國古人看來,是構成萬物的基礎。 2. 太極:把事物的多層次歸結為“一”時就是一個太極,比如宇宙是一個太極,人體是一個太極,細胞是一個太極等。 太極為一,一中含有三。當氣的太初,形的太始,質的太素未分時,就是一,是混淪,是太極。若分離,就會從氣的太初而至太素,即一氣化三清。太極圖是一個圓圈,圓圈分為陰陽,陰陽中間各有一個臍點,陰陽交界處是可分又不可分的。若陽是物之生魂,即空間,陰是時之死魄,即時間,陰陽的交界處則反映了時空的關係,陰陽的奇點即太極圖上的臍點就是黑洞和白洞。太極圖是可以解開的,解開... 阅读全文
【文學】疫誥 四月 14, 2022 林喵喵在太原崛圍山上 疫誥 惟丙戌哉生霸,王朝步自周,越三日戊子,至于太原。王拜手稽首,乃卜汾水朔,三龜弗吉。 王曰:猷!格爾眾庶,典聽朕誥。弗吊旻天,天大毒降災,向於時邦。我聞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承則庸之,否是威之。肆有夏淫泆,厥廢元祀。殷王洪戾,惟帝降格。惟我周太王、王季、文武,保惠鰥寡,咸字獻民,徽柔萬國,嘉靖厥邦,肆無若夏殷有愆。肆誕惟厥縱用逸,大乂仇斂,奸宄方興,不聞生民勞,罔知稼穡艱,小人䀌傷,祇安越怨。天非虐,惟嗣王辜。以予小子,奉天篤先王成烈,其可不敬天之休,洪監夏殷?惟乃丕顯文武,無斁更事,合用以容。眾侯甸男邦伯越御事,惟蠲乃事,引養引恬。惟勤敷葘,克觀省躬。無好逸豫,惠惠懋懋。敬哉!天聽即民聽,乃惟省災。朕惟恭生生,鞠人保居,罔俾民無玉食。 天命不僭,卜陳若茲。 丁酉,王祠祭,騂牛一,羊一。賓殺禋咸格,史右作祝冊。 林婉清居家戲述 共和二八六三年甲辰丁酉 阅读全文
《說文津逮》(49) 四月 28, 2023 《說文津逮》(49) 珩 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从玉,行聲。(戶庚切) 今:匣紐,梗開二庚韻平聲。古:匣紐,陽聲央部牙音。 朱駿聲《通訓定聲》:“《玉藻》‘幽衡’‘蔥衡’,以‘衡’爲之。珩者,佩首橫玉,所以繫組。組有三:中組之末,其玉曰衝牙;左右組之末,其玉曰璜。而璸珠琚瑀,則貫于珩之下,雙璜與衝牙之上。”段玉裁曰:“云佩上玉者,謂此乃玉佩最上之玉也。統言曰佩玉,析言則珩居首,以玉爲之。”又曰:“其制珩上橫爲組三,繫於珩。繫於中組者曰衝牙,繫於左右組者曰璜,皆以玉。璜似半璧而小,亦謂之牙。繫於中者觸牙而成聲,故曰衝牙。蠙珠琚瑀貫於珩之下,璜、衝牙之上。”婉清按:經典多作“衡”,“衡”“珩”古音同。《禮記·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葱衡。”鄭《注》:“衡,佩玉之衡也。”《周禮·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鄭《注》:“《詩傳》曰:‘佩玉,上有蔥衡,下有雙璜衡牙,蠙珠以納其間。’”亦有作“珩”者。《毛詩·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葱珩。”“葱珩”即“葱衡”。《國語·楚語》:“楚白珩猶在乎?”韋《注》:“珩,佩上之橫者。”《晉語》:“白玉之珩六雙。”韋《注》:“珩,佩上飾也,珩形似磬而小。”《文選·思玄賦》:“雜伎藝以爲珩。”李《注》:“《字林》曰:‘珩,佩玉,所以節行。’《大戴禮》曰:‘下車以佩玉爲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珩與衡音義同。”即此。珩乃玉珮佩首之橫玉,橫、衡、珩古音具同。珩玉橫之玉珮之佩首,以平衡諸玉也。又《繫傳》無“聲”字,當據大徐本補。“所以節行止也”,《玉篇》引作“行步”。“所以節行”義已足,或“止”乃衍文,或“步”脫下半譌爲“止”,難考。 玦 玉佩也。从玉,夬聲。(古穴切) 今:見紐,山合四屑韻入聲。古:見紐,入聲曷部牙音。 徐鍇曰:“《白虎通》:‘君子能決斷則佩玦。’玦,環之不周者。”婉清按:玦者,有缺之環形玉也。紅山文化已多見是物。玦、缺皆取夬爲聲符,古音同。後玦爲見紐,缺爲溪紐,疊韻。去亦爲溪紐,與缺雙聲。璧、瑗、環無缺,而玦有缺,去圓形之玉一隅,使之有缺,即玦也。器破謂之缺,玉缺謂之玦,訣別謂之訣,袖口謂之袂,義皆通。又決、玦古音亦同,故《白虎通》言“君子能決斷則佩玦”。《左傳·閔公二年》:“公與石祁子玦,與甯莊子矢,使守。”《莊子·田子方》:“緩佩玦者,事至而斷。”皆謂能決斷之玦也。又或以“玦”象...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