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书行草二体《星芽女史诔》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二月 24, 2022 喵喵书行草二体《星芽女史诔》星芽(饶佳)已于今天上午8:30-9:00,在陕西宝鸡陈仓区殡仪馆进行了遗体告别。9点30分火化。文章发于同时。在这个世界,居然还有人能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纯净与美好带给我们启迪。这是每一个真正爱你的人都忘不了的。你的精神会伴随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真心感知世界。爱你的喵喵以及其它所有人附原文: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墨萱影草》(1) 五月 28, 2022 (此專欄是我與人在網絡交流時隨便寫的一些閒言碎語。我會在這裡選擇那些閒話中值得保留的若干內容編輯成文。由於是隨口而說,自然也都是白話,沒有文言功底的人也可輕易讀懂。早年我和人聊天時類似這樣的閒話還有很多,可惜沒有留存。以後則會刻意留存一部分在這個專欄。) 林婉清在湖南懷化沅陵縣龍興講寺 1.法,從水從廌,原作灋。水表均平,廌是一種能明辨曲直的神獸,皆指法律公平。律,是法令。禮,是道德規範。先秦魏國有《法經》,漢有《九章律》。西方古羅馬有《羅馬法》,基督教有《教會法》。而三權分立是洛克、孟德斯鳩後的事。儒家不主張法,因為「民免而無恥」,強制是殘忍的,有彈性的才是禮。 2.「有神」「無神」是西式二分。可實際上,「神」是否等於God呢?不同歷史時期「神」的範疇與概念是否有別呢?早先祭祀祖先或「天」,漢末方有道教,其與外來文化(如佛)是否有關?「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士大夫與民間信仰是否不同?晉東南二仙、福建媽祖因地而異。這背後的層面非常多,不能用簡單代替複雜。 3.按照我讀過的一般音樂史,門德爾松是Romantik風格,海頓、莫扎特則屬於claasik。貝多芬被歸入claasik到Romantik的轉型,舒伯特被歸入Romantik。可愛因斯坦卻喜歡舒伯特而不喜歡貝多芬。愛因斯坦為什麼更喜歡舒伯特呢?我覺得舒伯特尤其是他的藝術歌曲偏古典,比門德爾松含蓄很多。當然,他的交響曲要差很多。學音樂還是得更重視聽感,而不是音樂史。 4.民國中學學術大概有四種路徑,一為乾嘉傳統延續,若章黃、曾運乾,二為借用西學方法論,而未失中學根基,若王國維、陳寅恪。三為借用西學方法而已失中學根基,乃漢學研究,若胡適、傅斯年,包括後來的余英時。四為以論代史。嚴格講,以論代史是意識形態,根本不是學術。 5.西方考古學在學科上屬人類學,國內考古學則屬歷史學。王國維提出「二重證據法」以至如今,考古資料一直在國內的史學研究中地位很重。可在歷史上起作用和延續傳統的卻是傳世文獻。那些考古文獻未曾介入昔日的文化歷史,所以有「史料價值」,沒「歷史價值」。 6.我:我們如今做的都是西學式的研究,西學最重要的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建立在文獻資料、考古證據、田野調查、數據分析、實驗可重複基礎上,對具體理性問題進行具體考察。所以,從西方學術上,無論文理科,最重要的是「科學」精神,得出符合經驗事實的客觀結論。無論你做什麼學科研究... 阅读全文
《墨萱影草》二則 三月 10, 2024 1.《列子·黃帝》曰:「庖犧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狀,而有大聖之德。」又曰:「堯使夔典樂,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而今之人為人形,未可居百獸之間,歌舞齊樂,何也?婉清曰:「此殆末世之象也。古人有至德,應自然而生,順大道而行,虛靜自守,通於萬物,故可化於天地,德澤百獸,此聖世也。其後末學興而仁義出,禮義行而尊卑序,以牛羊為犧牲,禽獸驚駭逃竄以避禍,此亂世也。再後八方之民縱慾恣肆,毀林炸山,妄言百草鳥獸皆為己用,故萬物不親己,大道不應人,聖賢之訓,未有遺澤。人遂絕德於他物矣。今人不解古書,乃言彼為『神話』」。 2.無何有之國君欲聘婉清為相,恐其不就。使部長憨先見思宇。思宇曰:「道或可行矣。」遂至婉清處。部長憨曰:「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此獨善者也。太公輔文武而安天下。此兼濟者也。孰賢?」婉清曰:「堯治天下,天下已治,故許由不越俎代庖。殷紂暴虐,民不聊生,故太公輔文武安之。此非獨善兼濟之別,勢使然耳。今又不然。衰微者人心也,凌遲者人性也,迍邅者道墜也,昧然者不知風移世變也。上下昏昏然,棼棼然,擾擾然,汲汲然,故患茲蔓延,枳棘滿路。賢良難全,便辟自適。此無相乎?亦勢使之然也。唯不自喪可矣。又奚去奚就?莫害我。亟去!」部長憨不敢復言,遂退。 阅读全文
《墨萱影草》(3) 五月 06, 2023 我拍攝的太原山中 《墨萱影草》(3) 1.記憶力不等於智慧。當一個人讀了十本書,他就有了記憶力。當一個人讀的十本書很少有人讀過,他就成了這方面的學者。但這和智慧毫無關係。那只不過就是你學習了幾本書的內容而已。不把記憶力當智慧,不把情緒與慾望當自我。才能有智慧有自我。 2.陰陽是象,象要建立在中道的基礎上。中不在外面,就在人心裡。正如沒有陽光,沒有雨水,就不會有葉子,沒有葉子,沒有植物,就不會有你我。人與天地間的事物本身就是處於一種共存關係中的。生死不是陰陽,當我們每吃一口飯菜中,就有著生死。這些生死就是構成生命的一部分。在陰陽八卦的座標軸上,每個人都會因其自身的特質去找座標軸的點,於是就有了各種陰陽的表象,如生死動靜剛柔男女等。然而,這只是心遠離道的呈現而已。本質上是你染了太多世俗塵埃,沒能與天地萬物合一,進入中道之中,便仍在尋求世俗標籤裡自己的位置,那些位置只是外物,是人類把宇宙萬物呈現的現象用標籤定義了。當你能跳出外物時,就會無所不樂。不知莊周是蝶,也不知蝶是莊周。道法自然,獲得無上滿足,也獲得無上智慧。 3.有些人說應該恢復經學,也有些人說不該恢復經學。問我怎麼看?我覺得這樣的討論太淺薄了。中國傳統的經典存在了兩千多年,現在還有人去讀,這本身就說明了這些經典有存在的必要。問題不在於是否應該讀這樣的經典或那樣的經典。問題在於我們不能認為這樣的經典對,還是那樣的經典對。當一個人心裡有了這樣對、那樣對的成見時,就容易造成災難,就可能傷害他人。這個世上唯一不存在時代、地域限制的永恆的對就是不能傷害彼此,除此之外的“對”都只是你認為的而已,是你的一種情緒。在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社會中,各種各樣的經典都有存在的價值,大學也應該有各式各樣自由的論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吸納各種經典中的思想,又不以自己思想爲真理時,這個社會才是健康的。當你心中有了對錯是非等各種成見,當你因這些成見而煩惱憤怒時,你便未能體認生命本身,推己及人,也就遠離了道。 4.學術一定是片面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片面的學術。你讀的材料決定了你的觀點,而研究本身的特性又決定了你只能讀著極小範圍的材料。廣博必然淺陋,專精必然片面。而廣博的淺陋可能還有點“世界觀”,專精的片面一定不存在“世界觀”,最多有點某國中某個文化下的某些視角觀。中國的讀書人有個毛病,太把自己的研究當回事。研究什麼會覺得什麼好,這也...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