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基礎知識
陰陽五行基礎知識
(1.由於不確定公式能否正確顯示,所以文中我盡量不用任何數學公式。若涉及到的那一兩個公式無法正確顯示,則是因為網絡平台本身的限制,我這裡均可正確顯示。2.本文不涉及“對”“錯”,有些人認為是“迷信”也好,認為是“奧秘”也好,我都不評論。奇門遁甲、六壬講起來比較複雜,這裡就不講了。而且我是人文學科學者,不是算命的。3.與陰陽五行相關的一些問題,還有天文、曆法、中醫、律呂等,本文也不談。主要是若談那些會內容太多。關於律呂,我以後會專門從音樂學角度寫一下。4.這篇是普及文,所以只是最重要和最基礎的一點東西。基礎非常好的人和相關研究者可以不讀。)
1.三五相包:這裡的“三”指的是三才,即天(天文之類)、地(形法之類)、人(五行之類),“五”指的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類,則有些類似於空間解析幾何的三個坐標。太極為零點,x為陽爻(—),y為陰爻(--),n為爻數,且規定xy不能等於yx,則:(x+y)n把n=0帶入,得太極;若n=1得兩儀(即一個陰爻,一個陽爻);若n=2得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若n=3得八卦,八卦即(x+y)3=x3+yx2+xyx+x2y+y2x+yxy+xy2+y3。所以,八卦是以三為基礎的。若以此類推,n=4得十六卦,n=5得三十二卦,n=6得六十四卦等。《周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三才和五行的術數變化,在我國古人看來,是構成萬物的基礎。
2.太極:把事物的多層次歸結為“一”時就是一個太極,比如宇宙是一個太極,人體是一個太極,細胞是一個太極等。太極為一,一中含有三。當氣的太初,形的太始,質的太素未分時,就是一,是混淪,是太極。若分離,就會從氣的太初而至太素,即一氣化三清。太極圖是一個圓圈,圓圈分為陰陽,陰陽中間各有一個臍點,陰陽交界處是可分又不可分的。若陽是物之生魂,即空間,陰是時之死魄,即時間,陰陽的交界處則反映了時空的關係,陰陽的奇點即太極圖上的臍點就是黑洞和白洞。太極圖是可以解開的,解開太極圖的部位是太極圖的陰環節,若把太極圖解開就會形成一個螺旋,一個陰爻,加一個陽爻,就是三。所以太極圖合起來為三。
3.陰陽:陰陽是從太極中產生出來的互體。《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生一,一爻變為陰陽,二爻變為四象,四象產生於陰陽兩儀,如春為少陽,夏為太陽,秋為少陰,冬為太陰。二生三,三爻變成八卦。四象生八卦,八卦即上述(x+y)3的繫數之和為(1+3+3+1)=8。八卦具體指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三生萬物,指若據此不斷分下去就是萬物。負陰而抱陽是因為陰陽是互以對方為自己生存條件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比如男有雌性激素,女有雄性激素,每個個體或偏陰或偏陽,互為表裡,這也就是所謂陰陽互根。若衝氣以為和德,就產生了卦象。事物也會從陰和陽合走向陰陽離絕,比如新生到死亡的過程。
註:陰陽不是西方黑格爾的一元論,也不是康德的二元論,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既不是二元對立,也不是二元平衡,陰陽就是陰陽。西方也不是只講二元對立的,比如康德說的人的認知永遠進入不了物自體世界,但不能否認物自體存在,這就不是二元對立的,再比如中世紀有個教派cathar,認為耶和華不是唯一的神,撒旦也不是魔鬼,只是司掌不同領域,但這個教派被羅馬天主教視為邪說,最後被滅掉了,這個教派就偏離了天主教的一元論。可這些又都不是中國的陰陽。我們如今太喜歡拿西方的東西亂套中國傳統了,如一元的、二元的、對立統一的、對立轉化的,等等。這樣中國傳統便會被改造掉,用新的我們認為的所謂“傳統”代替了真正的中國文化。所以,我常說我們現在談傳統的最大問題是人們往往是在弘揚中瓦解傳統,而不是重建傳統。未來把文字放到人們面前,也沒人能看懂了。因為從其思維基礎開始就已經出問題了。
4.六十四卦:上文已經提及,八卦具體指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將八卦重疊就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類卦,每一類包含八卦,是有次序變化的。第一卦是重複自己,第二卦從第一爻開始陰陽互變,然後一直到第六卦變到第五爻,第七卦則從上卦第四爻變,下卦與首卦相反,叫遊魂卦,第八卦則下卦變與首卦相同,叫歸魂卦。六十四卦如下:乾類,首卦為乾卦(天),一爻變為姤卦(天風),二爻變為遯卦(天山),三爻變為否卦(天地),四爻變為觀卦(風地),五爻變為剝卦(山地),遊魂卦為晉卦(火地),歸魂卦為大有卦(火天)。坤類,首卦為坤卦(地),一爻變為復卦(地雷),二爻變為臨卦(地澤),三爻變為泰卦(地天),四爻變為大壯卦(雷天),五爻變夬卦(澤天),遊魂卦為需卦(水天),歸魂卦為比卦(水地)。震類,首卦為震卦(雷),一爻變為豫卦(雷地),二爻變為解卦(雷水),三爻變為恆卦(雷風),四爻變為升卦(地風),五爻變為井卦(水風),遊魂卦為大過卦(澤風),歸魂卦為隨卦(澤雷)。巽類,首卦為巽卦(風),一爻變為小畜卦(風天),二爻變為家人卦(風火),三爻變為益卦(風雷),四爻變為無妄卦(天雷),五爻變為噬嗑卦(火雷),遊魂卦為頤卦(山雷),歸魂卦為蠱卦(山風)。坎類,首卦為坎卦(水),一爻變為節卦(水澤),二爻變為屯卦(水雷),三爻變為即濟卦(水火),四爻變為革卦(澤火),五爻變為豐卦(雷火),遊魂卦為明夷卦(地火),歸魂卦為師卦(地水)。離類,首卦為離卦(火),一爻變為旅卦(火山),二爻變為鼎卦(火風),三爻變為未濟卦(火水),四爻變為蒙卦(山水),五爻變為渙卦(風水),遊魂卦為訟卦(天水),歸魂卦為同人卦(天火)。艮類,首卦為艮卦(山),一爻變為賁卦(山火),二爻變為大畜卦(山天),三爻變為損卦(山澤),四爻變為睽卦(火澤),五爻變為履卦(天澤),遊魂卦為中孚卦(風澤),歸魂卦為漸卦(風山)。兌類,首卦為兌卦(澤),一爻變為困卦(澤水),二爻變為萃卦(澤地),三爻變為咸卦(澤山),四爻變為蹇卦(水山),五爻變為謙卦(地山),遊魂卦為小過卦(雷山),歸魂卦為歸妹卦(雷澤)。
5.河圖洛書:河圖之數是天地生成數,洛書之數是天地變化數。河圖洛書中,白點是奇數,黑點是偶數。河圖之數為五十五,洛書之數為四十五。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中,天數是一三五七九,生數在內,地數是二四六八十,成數在外。排除河圖中間的五和十,剩下的白點一三七九相加為二十,黑點二四六八相加為二十,加上中間的白點五和黑點十,合河圖之書五十五。一變生水,六化成之。二化生火,七變成之。三變生木,八化成之。四化生金,九變成之。五變虛位,為演母也。合洛書之數四十五。洛書無論橫、縱、斜三條線上的數相加均為十五,河圖之數加洛書之數為一百。在《周易·繫辭》中,大衍之數是五十。河圖之數減去小衍之數即五行之生數,就是大衍之數五十,加上小衍之數,就是六十甲子。算盤上一個上珠為五,表示天,一個下珠為一,表示地,上珠一粒加下珠一粒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下珠兩粒加上珠一粒,就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如果勾三、股四、弦五,那三者的平方和相加為9+16+25為50。如果徑七,圓周約22,方28,合50。所以,河圖被認為是加減之源,也是勾股和圓方之源。洛書中,直角相乘,4×5×6=120及2×5×8=80,均為10的倍數,直線相乘,3×5×7=105,9×5×1=45,均為5的倍數,洛書被認為是乘除之源。如今所見的河圖洛書,當代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是宋人擬作的。擬作河圖的依據是《周易·繫辭》中大衍之數的鄭玄註,擬作洛書的依據是《易緯乾鑿度》的“太乙下行九宮法”。
6.五行:天數五,地數五,五數相配,以合金木水火土,就是五行。五行不等於西方的五個“元素”。叫五行是因為五是小衍之數,行是行乎天地之間而不窮。之所以五行是金木水火土,是因為根據《尚書·洪範》“金曰從革”“木曰曲直”“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土愛稼穡”。《白虎通》:“金之為言禁也”,萬物禁止就是金。“木之為言觸也”,萬物陽氣動躍而觸地始生就是木。“水之為言准也”,養物均平有准則就是水。“火之為言化也”,萬物陽氣用事而變化就是火。“土之為言吐也”,吐含萬物就是土。這五種狀態便構成了五行。五行有特定的生克關係,如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生為助長,克為致勝。若五行中某一行偏盛或偏衰,那生克便不再中和,就是五行乘侮,在中醫中,五行乘侮就會生病。用十天干對應五行的方位,就是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用地支對應五行的方位,就是東方寅卯木,西方申酉金,南方巳午土,北方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2022年6月18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