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總目舉要》五
《四庫總目舉要》五
71.《周易程朱傳義折衷》三十三卷。元趙采撰。其書用注疏本,節錄程頤《易傳》、朱熹《本義》之說。益以《語錄》諸書,列之於前,而各以己說附於後,所謂折衷也。所注僅《上經》《下經》。其書雖以宋學爲宗,而兼及於象數變互,尚頗存古義。顧炎武《日知錄》謂割裂《本義》以入程《傳》,始於胡廣修《大全》。然董楷已用程頤之本附以《本義》,采又因之。顧炎武殆未見二書。
是書存《四庫全書》本;清陳氏運甓齋抄本等。
72.《周易衍義》十六卷。元胡震撰。胡震尚未完稿而卒,其子胡光大纂集成編。是書次序頗爲顛倒,前後脫簡,或傳寫者失其原序。其於經文訓詁,大都皆舉史事以發明之,不免太涉泛濫,非說經家謹嚴之體。然議論尚爲平正,所引諸儒之解,亦頗詳核,多可以備參考。
是書存《四庫全書》本等。另,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有清抄本。
73.《易學濫觴》一卷。元黃澤撰。其說《易》以明象爲本,其明象則以《序卦》爲本,其占法則以《左傳》爲主。大旨謂王弼之廢象數,遁於玄虛。漢儒之用象數,亦失於繁碎。故折中以酌其平。是編雖未能勒爲全書,而發明古義,體例分明,已括全書宗要。
是書存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書》本;清道光、咸豐間河南大梁書院刻《經苑》本;清蒋光煦辑刻《涉聞梓舊》本;清光緒四年錢培名刻《小萬卷樓叢書》本等。
74.《大易緝說》十卷。元王申之撰。其說《易》力主數學,而持論與先儒迥異。大旨以《河圖》配先天卦,以《洛書》配後天卦,而與陳摶、邵雍、程頤、朱熹之說一概辨其有誤。是書所解惟《上經》《下經》爲詳,《繫辭》稍略,《說卦》《雜卦》尤略,《序卦》則排斥非孔子之言。其論《易》中錯簡、脫簡、羨文凡二十有四,但注某當作某,而不改經文,與王柏諸人毅然點竄者異焉。
是書存《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薈要》本;清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重刊《通志堂經解》本等。另天津圖書館藏有清抄本。
75.《周易本義通釋》十二卷。元胡炳文撰。是書據朱熹《本義》,折衷是正,復採諸家《易》解,互相發明。初名《精義》,後病其繁冗,刪而約之,改名《通釋》。此本前有明潘旦序,稱書經兵燹,多至亡佚,其九世孫胡珙及弟胡玠募遺書,得《上經》《下經》而闕《十翼》,乃復蒐諸集中以補之。故今本《十翼》非炳文之舊。
是書存明嘉靖元年潘旦、鄧杞刻本;《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薈要》本;清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重刊《通志堂經解》本;日本享和二年江戶昌平坂學問所據《通志堂經解》本重刊本等。另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清抄本。
76.《周易本義集成》十二卷。元熊良輔撰。其書大旨雖主於羽翼《本義》,而與《本義》異者亦多。黃虞稷《千頃堂書目》稱良輔尚有《易傳集疏》,不傳。然《易傳集疏》實乃良輔師熊凱撰,與良輔非一人。
是書山東省圖書館藏有元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元刻明修本。另存《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本;清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重刊《通志堂經解》本等。
77.《大易象數鉤深圖》三卷。元張理撰。張理蓋純主陳摶先天之學。其書初少傳本,《通志堂經解》刻本是書與劉牧之書均從《道藏》錄出。白雲霽《道藏目錄》以《易數鉤隱圖》與張理此書並屬劉牧,誤。蓋但據標題繕錄,未核作者異同之故也。
是書存《道藏》本;《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薈要》本;清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重刊《通志堂經解》本等。另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明抄本。
78.《學易記》九卷。元李簡撰。其書所採自《子夏易傳》以逮張特立、劉肅之說,凡六十四家,一一各標姓氏。其集數人之說爲一條者,亦注曰「兼采某某」。其不注者則簡之新義矣。大抵仿李鼎祚《集解》、房審權《義海》之例。簡所列諸家,後多散佚,因簡所輯猶有什一之傳,則其功亦不在李鼎祚、房審權下。
是書遼寧省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元刻本,遼寧省圖書館所藏爲一至四卷上,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爲四至九卷。另存《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薈要》本;清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重刊《通志堂經解》本等。南京圖書館藏有明抄本,其卷一、四、五、八、九補配清抄本。
79.《周易集傳》八卷。元龍仁夫撰。是書雖根據程、朱者多,而意在即象詁義,與卦象、爻象互觀析觀,反覆推闡,頗能抒所心得,非如胡炳文等徒墨守舊文者也。原書十八卷,今僅存八卷。然《上經》《下經》《彖傳》《象傳》全具。
是書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明影元抄本。另存《四庫全書》本;清道光間蒋光煦《別下齋叢書》本;清同治七年永新尹繼美鼎吉堂刻本;清光緒十年龍文彬永懷堂刻本;清抄本等。
80.《讀易考原》一卷。元蕭漢中撰。是書成於泰定中。凡三篇,一論分卦,一論合卦,一論卦序。不用《序卦傳》之說。大旨以圓圖乾、坤、坎、離居四正爲《上經》之主卦,兌、艮、巽、震居四隅爲《下經》之主卦。復案圖列說,申明《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多寡分合之不可易,及乾、坤之後受以屯、蒙,屯、蒙之後受以需、訟,次序之不可紊。卷後三十六宮陰陽消長之機,以互明其義。其說雖出邵雍,而推闡卦序,頗具精理。是本從朱升《周易旁注》錄出。
是書存《四庫全書》本;《豫章叢書》本;清抄本等。
81.《易精蘊大義》十二卷。元解蒙撰。其例於彖、爻之下,采輯先儒之說,而末乃發明以己意。各以「蒙謂」二字別之。薈萃群書,頗能得其精要。凡所自注,亦皆簡明。解縉《春雨堂集》稱是書爲《易經精義》,《經義考》稱是書爲《周易精蘊》,《永樂大典》作解蒙《周易精蘊大義》。是書乃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出。
是書存《四庫全書》本。
82.《易學變通》六卷。元曾貫撰。是書純以義理說《易》,其體例每篇統論一卦六爻之義,又舉他卦辭義之相近者參互以求異同之說。剖析微細,往往能出前儒訓解之外。間取互體立說,兼存古義,尤善持平。在說《易》諸家,可謂明白篤實。是書乃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出。
是書存《四庫全書》本;《豫章叢書》本;清抄本等。
83.《周易會通》十四卷。元董真卿撰。是書編次伏羲、文王、周公之經而翼以孔子之傳,各爲標目,使相通而不相雜。其無經可附之傳,則總附於六十四卦之後,是爲《經傳》。又取程頤之《傳》、朱熹《本義》夾注其下,是爲《集解》。其程頤《經說》、朱熹《語錄》各續於《傳》之後,是爲《附錄》。又取一桂《纂疏》而增以諸說,是爲《纂注》。真卿以爲諸家之《易》,途雖殊而歸則同,故兼搜博采,不主一說,務持象數、義理二家之平。
是書存《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本;《四庫全書薈要》本等。
84.《周易圖說》二卷。元錢義方撰。是書成於至正六年。上卷爲圖者七,下卷爲圖者二十。其說猶據陳摶以來相傳之《圖》《書》言之。然《河圖》《洛書》雖見經傳,而今之五十五點、四十五點兩圖,其爲古之《圖》《書》與否,則經傳絕無題證。其多演二十七圖,亦即因舊圖而變異之。
是書存《四庫全書》本。
85.《周易爻變義蘊》四卷。元陳應潤撰。其書大旨謂義理玄妙之談。然自宋以來,毅然破陳摶之學者,蓋自應潤始。所注用王弼本,惟有《上經》《下經》六十歲卦,據《春秋傳》某卦之某卦例。每爻多證以史事,雖不必盡合,而因卦象以示凶吉,以決進退,於聖人作《易》垂訓之旨實有合焉。
是書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影抄元刻本。另有《四庫全書》本;《續台州叢書》本等。另南京圖書館藏有清抄本。
林婉清
2023年3月8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