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津逮》(39)

 我拍攝的榆社雲竹湖福祥寺


《說文津逮》(39)

璑 三采玉也。从玉,無聲。(武扶切)

今:微紐,遇合三虞韻平聲。古:明紐,陰聲烏部唇音。
《周禮•弁師》:“瑉玉三采。”鄭《注》:“三采,朱、白、蒼也。故書‘瑉’作‘璑’。鄭司農云:‘璑,惡玉名。’”孔《疏》:“按許氏《說文》:‘璑,三采玉。從玉,無聲。’以其三采,又非璵璠,故云惡玉名。”婉清按:瑉即珉,乃石之美者也。珉、瑉古音同,瑉、璑雙聲。《山海經•中山經》:“岐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珉。”郭《注》:“石似玉者。”《荀子•法行》:“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珉”乃石之美而似玉者,終非玉,故不若玉之章章。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璑从無聲。《周禮•弁師》:‘瑉玉三采。’《注》:‘故書瑉作璑。’《說文》:‘璑,三采玉也。’璑、瑉聲相近。”錢氏以此證古無輕唇音。段玉裁曰:“天子純玉,公四玉一石,侯三玉二石。故書作‘璑’,新書作‘珉’,皆謂石之次玉者。諸公之冕,璑玉三采。謂以璑雜玉備三采,下於天子純玉備五采也。”是。璑即珉、瑉也。又璑乃“碔砆”也,“碔砆”“珷玞”“武夫”同,皆石之美而次玉者。“碔砆”二字急言之則爲“璑”,“璑”字緩言之則爲“碔砆”,二者本一事。故碔砆反切爲璑也。《文選•子虛賦》:“碝石碔砆。”李善《注》引張揖曰:“碝石、碔砆,皆石之次玉者。”《漢書•董仲舒傳》:“五伯比於他諸侯爲賢,其比三王,猶武夫之與美玉也。”應劭注:“武夫,石而似玉者也。”《山海經•南山經》:“會稽之山,下多砆石。”郭《注》:“砆,武夫,石似玉,今長沙臨湘出之,赤地白文,色蔥蘢不分明。”此即璑也。玉之惡、石之美者之謂“璑”,若田地荒廢之謂“蕪”。古人或謂其乃石之美者,或謂其乃惡玉,蓋“璑”介乎玉、石之間也。

珛 朽玉也。从玉,有聲。讀若畜牧之畜。(許救切)

今:曉紐,流開三宥韻去聲。古:曉紐,陰聲噫部牙音。
段玉裁改“珛”爲“玊”,以爲當“从王有點。”其文曰:“各本篆文作‘珛’,解云:‘从玉,有聲。’今訂正。《史記》:‘公玉帶。’《索隱》曰:‘《三輔決錄》注云:“杜陵有玉氏,音肅。《說文》以爲从王,音畜牧之畜。”’此可證唐本但作玉,不作珛。《廣韻•一屋》云:‘玉音肅,朽玉。’此《說文》本字。《四十九宥》云:‘珛音齅。’此從俗字。《玉篇》:‘玉,欣救、思六二切。’此《說文》本字。‘珛,許救切。’引《說文》‘朽玉也’。此後人據俗本《說文》所增。《佩觿》曰:‘玉有欣救、魚錄、息足、相逐四翻。俗別為玊。’郭云‘別為玊’者,謂玉石字點在三畫之側,欣救、息足、相逐三切點在二畫之側也。葢後人以朽玉字爲玉石字,以別於帝王字。復高其點為朽玉、玉姓字,以別於玉石字。又或改《說文》‘从王加點’爲‘从王有聲’,作珛,亦以別於玉石字也。朽玉者謂玉有瑕㓠,故从玉加點以象形。”婉清按:段氏所改,固有確證,然亦有可疑之處。古王、玉二字近似,惟“王”之上二畫近,下二畫遠,而“玉”則三畫等距。故王、玉易淆。後人加點爲“玉”以別“王”字。初未必皆加於右下,亦或加右上,若段氏所言“珛”之本字“玊”,亦或加點於左上,秦陶文有是字,爲陶工名。亦或左下、右下皆有點,包山楚簡有是字。亦或右上、右下皆有點,望山楚簡有是字。亦或左上、右下皆有點,西陲簡有是字。“玉”“玊”本即一字,若曰“復高其點為朽玉、玉姓字”云云,則泥矣。又朽者,腐也。《尚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孔《傳》:“朽,腐也。”此“朽”之義。玉固不可朽。“朽玉”之“朽”或當作“考”。“考”“朽”均爲“丂聲”,古音同。張舜徽《約注》:“玉無朽敗之理,此云朽者,朽之爲言考也。”且謂“考”乃瑕疵義。《淮南子•說林》:“白璧有考,不得爲寶。”高《注》:“考,釁污也。”然考諸字例,則“玊”多作姓名,且多爲玉工名。又桂馥《義證》:“‘朽玉也’者,言治玉也。”若據桂馥說,則此“朽”當乃“攷”也。攷者,擊也。又“攷”多假借爲“考”。《詩•山有樞》:“子有鐘鼓,弗鼓弗考。”毛《傳》:“考,擊也。”則擊打玉者,乃治玉者也,治玉者以玉名之,則乃玊也。然若從是說,則《說文》當作“考玉者也”,則又脫“者”字。此二說皆可通,又皆有可疑之處,未知孰是。“玊”“珛”二字,孰乃《說文》本字,孰乃俗字,亦難確考。

林婉清
2023年2月23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墨萱影草》二則

七律·次韻李鴻章《臨終詩》

《墨萱影草》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