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津逮》(28)

 

我拍攝的院中月亮

《說文津逮》(28)

禁 吉凶之忌也。从示,林聲。(居蔭切)

今:見紐,深開三沁韻去聲。古:(1)賈海生:見紐,陽聲音部舌音。(2)黃侃:見紐,合部。
桂馥曰:“忌當爲誋。”婉清按:忌乃怨也。《毛詩•瞻卬》:“舍爾介狄,維予胥忌。”毛《傳》:“忌,怨也。”誋乃誡也。《淮南子•繆稱》:“目之精者,可以消澤而不可以昭誋。”高《註》:“誋,誡也。”《正字通》:“禁,戒也。”故可以“誋”訓“禁”。《玉篇》曰:“誋,禁也。”“忌”乃“誋”之假借。凶吉之戒曰禁,故禁从示,後引申謂凡戒皆可云禁。《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之錢玄同《筆記》曰:“禁从林聲,蓋古者天子居山以示神秘,故《爾雅》訓林為君也。”婉清謹按:《爾雅》:“林,君也。”林从二木,本義即今人所謂樹林之林也。以“林”訓“君”者,乃“臨”之假借。《左傳•定公八年》之“林楚”,《公羊傳》作“臨南”。林、臨古音同。《尚書•大禹謨》:“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此臨乃治義,治人者君也。“天子居山”云云,今無明證,故不取。

禫 除服祭也。从示,覃聲。(徒感切)

今:定紐,咸開一感韻上聲。古:(1)賈海生:定紐,陽聲音部舌音。(2)黃侃:定紐,合部。
鈕樹玉《校錄》:“許君以導當禫,其時當無禫字。鄭康成注《士虞禮》云:‘古文禫或爲導’,是其證。後人見經典有禫,因增於部後耳。”婉清按:清儒鈕玉樹、段玉裁、嚴可均、桂馥、王筠、許梿、錢坫諸君皆以爲《說文》無“禫”字,“禫”乃後人所增。經典有“禫”字,然“禫”字處,亦有“道”“導”之異文,至鄭玄校勘則取“禫”字。《儀禮•士虞禮》:“中月而禫。”鄭《註》:“古文禫或爲導。” 禫、導雙聲。《禮記•喪大記》:“禫而內無哭者。”鄭註:“禫或皆作道。” 禫、道亦雙聲。故“導服”又曰“禫服”,一聲之轉耳。張舜徽《約註》:“‘禫’字始見《儀禮•士虞禮》,實除服祭之本字。經傳中多作‘導’者,乃假借字。如謂許君从古文,不錄今文‘禫’字,則‘導’篆下說解,當明言爲除服之祭矣。今許君寸部‘導’下但訓‘引也’,則‘導’字本義與除服無涉,特取其音近而借用耳。”婉清謂“導”之本義故非除服祭,然考之甲骨、金文,亦未見“禫”字。若古無“禫”字,假借“導”言除服祭,後人又另造“禫”字代“導”,則亦無不通。今難確考,並存二說。

林婉清
2023年2月4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墨萱影草》(1)

《墨萱影草》二則

《墨萱影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