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津逮》(6)
《說文津逮》(6)
祕 神也。从示,必聲。(兵媚切)
今:幫紐,止開三至韻去聲。古:(1)賈海生:幫紐,入聲壹部唇音。(2)黃侃:幫紐,屑部。
《詩經•魯頌•閟宮》:“閟宮有侐,實實枚枚。”《箋》:“閟,神也。”婉清按:閟,閉門也,非神也,祕,神也。“閟宮”之“閟”乃“祕”之假借。閟、祕皆必聲,雙聲疊韻。徐鍇曰:“祕,不可宣也。祕之言閉也。”《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綰愈恐,閉匿。”《漢書•盧綰傳》作“綰愈恐,閟匿。”閟、閉亦雙聲疊韻。《孟子》曰:“聖而不可知之謂神。”許以“神”訓“祕”,亦謂其不可知。《晉書•陳訓傳》:“少好祕學”,唐韓愈《南海神廟碑》:“海之百靈祕怪。”“祕”皆謂不可知者也。今人曰“神秘”,非也,當曰“神祕”。《說文》無“秘”字。秦及汉初有“祕祝”之官。《史記•封禪書》:“祝官有祕祝。即有菑祥,輒祝祠移過於下。”漢文帝廢之。
齋 戒潔也。从示,齊省聲。(側皆切)𥜷,籀文齋,从𥜹省。(𥜹音禱。)
今:莊紐,蟹開二皆韻平聲。古:(1)賈海生:精紐,陰聲衣部齒音。(2)黃侃:精紐,灰部。
嚴可均《說文校議》:“潔當作絜,《說文》無‘潔’字。”嚴章福《說文校議議》:“許書無‘潔’篆,說解不拘。”婉清按:《說文》無“潔”字,其說解則未必無“潔”,段玉裁註本必求本字易之,余以為不必泥於此。《周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韓康伯《周易註》曰:“洗心曰齊,防患曰戒。”婉清按:齊、齋古今字。《禮記•祭統》曰:“及時將祭,君子乃齊。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即“及時將祭,君子乃齋。齋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齋者也”。《周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韓康伯《周易註》曰:“洗濯萬物之心。”王引之曰:“《集解》載虞《注》以‘先心’為知來。引之謹案:作‘先’之義為長,蓋猶先導也。”錢鐘書《管錐編》:“《莊子•山木》:‘願君刳形去皮,灑心去欲’,又《知北遊》:‘汝齋戒,疏𤅢而心,澡雪而精神’,語意胥與《繫辭》之‘洗心’契會。”又曰:“王蓋不究義理,並弗顧文理,而祇知字之通假耳。‘以此先心’既甚不詞,訓‘先心’為‘知來’又文義牽強,未可以虞翻視韓康伯生世稍古而信好其辭也。莊周不更古於虞翻乎?”又曰:“王引之所采虞翻以‘洗’為‘先’,洵單文孤證之曲說矣。”婉清按:《繫辭》所言“洗心”,王引之以為當作“先心”,錢鐘書以為即“洗心”。《周易》所言聖人,以蓍卦六爻知來,故有先心。錢氏所言源韓康伯,然以《莊子》“疏𤅢澡雪”比《周易》“洗心”,二者非一事。聖人以蓍卦六爻知來,有先心,則可明吉凶得失,神以知來,知之藏往,則可興神物以前民用,《繫辭》自有明文。虞翻以“洗”為“先”非單文孤證,京房、荀爽、董遇、張璠、蜀才、《石經》皆作“先心”,惟王肅、韓康伯作“洗心”,錢氏以為王引之以虞翻為孤證,彼不熟文獻故也。古之祭祀,祭前必齋,齋者,整齊志慮以敬神之謂,此非老莊清淨,更非後世所言洗心齋戒之“齋”,洗心齋戒之“齋”雜佛家之說,佛家未入前無有。《詩經•采蘋》:“其誰尸之,有齊季女。”《傳》:“齊,敬”。《禮記•祭統》:“齊者,精明之至也,然後可以交於神明也。”《白虎通》:“齋者,言己之意念專一精明也。”齋之義明矣。
林婉清
2023年1月8日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