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津逮》(10)

我拍的太原山上日落

 《說文津逮》(10)

祔 後死者合食於先祖。从示付聲。(符遇切)

今:奉紐,遇合三遇韻去聲。古:(1)賈海生:並紐,陰聲謳部唇音。(2)黃侃:並紐,侯部。
《爾雅•釋詁下》:“祔、祪,祖也。”郭《註》:“祔,付也。付新死者於祖廟。”《釋名•釋喪制》:“祭曰祔。祭於祖廟,以後死孫祔於祖也。”《儀禮•既夕禮》:“明日以其班祔。”鄭《註》曰:“班,次也。祔,卒哭之。明日,祭名。祔,猶屬也。祭昭穆之次而屬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杜《註》:“以新死者之神祔之於祖。”張舜徽曰:“蓋祔之爲言坿也。謂坿益之也。後死者合食於先祖謂之祔,因之後死者合葬於先祖亦謂之祔。《禮記•檀弓上》:‘周公蓋祔。’鄭《註》:‘祔謂合葬也。’亦以坿益得義。祔篆从示付聲,當云从示从坿省。”婉清按:張說是也。坿,益也。後死者合食於先祖及後死者合葬於先祖,皆坿益也。付、祔、坿古音同。付亦可通祔,《周禮•大祝》:“付練祥,掌國事。”鄭《註》:“付當爲祔。祭於先王以祔後死者。”

祖 始廟也。从示且聲。(則古切)

今:精紐,遇合一姥韻上聲。古:(1)賈海生:精紐,陰聲烏部齒音。(2)黃侃:精紐,模部。
段玉裁曰:“始兼兩義,新廟爲始,遠廟亦爲始,故祔、祪皆曰祖也。”王筠《句讀》曰:“‘祖,始也。’《釋詁》文。此則謂人之先也。‘廟也’者,兼禰廟言之。《既夕禮》:‘遷於祖。’《王制》:‘受命于祖。’皆謂祖禰之廟謂祖也。”又曰:“《檀弓》:‘祖者,且也。’鐘鼎文,凡‘祖’字皆作‘且’。”婉清按:“始”乃“祖”轉註義。考諸甲骨文,“祖”皆作“且”,金文則邲甗、㝬鼎、大盂鼎、彔作辛公簋、琱伐父簋、墻盤、秦宮鐘之屬皆作“且”,春秋中期𦅫鎛之屬方作“祖”。“且”乃“祖”之初文,亦“俎”之古文,古人斷木爲薦以切肉,後亦置肉於其上以祭祖。林光義曰:“(且)从二肉在俎上,肉不當在足間,則二橫者俎上之橫,非足間之橫也。”婉清謂“俎”之甲骨乃肉在“且”上者也,蓋“且”若今之切肉砧板也,上置肉則乃俎,即許慎所言“禮俎”也,古人置肉“且”上以祭祖,故“且”可表“祖”,後加“示”方爲“祖”字。且、俎、祖古音同。

林婉清
2023年1月13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墨萱影草》(1)

《墨萱影草》二則

《墨萱影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