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泫沁堂建築雜談》(釋梁)

關於中國建築的部分,我計劃從《泫沁堂雜談》中獨立出來,稱作《泫沁堂建築雜談》。未來單獨成書。原《泫沁堂雜談》更名爲《泫沁堂縱譚》,《泫沁堂縱譚》內容如舊。我的工作會以十年爲一週期,大部頭的如《說文》也可能需要二十年。在第一、第二週期,主要還是解決基礎問題。所以,這個系列和《說文津逮》《論語啟蒙》一樣,也是談基礎知識的。因為本系列是想起哪個寫哪個的,可能不很成體例,若出書我會調整下次序。這次計劃簡單先談一下“梁”。(如果有字不能顯示,為網絡平台字庫所限,情況同《說文》。見《说文津逮》(2)

林婉清於大同善化寺普賢閣

 

《泫沁堂建築雜談》(釋梁)

 

 《爾雅·釋宮》有“梁”者三。一曰:“楣謂之梁。”《說文》作“𣔺”,云:“門樞之橫梁。”二曰:“隄謂之梁。”此即《說文》“梁”,云:“梁,水橋也。”《國語》“川不梁”即此“梁”。以上非《營造法式》所謂“梁”,故不詳談。三曰:“杗廇謂之梁。”《說文》:“杗,棟也。”即《周易》“上棟下宇,以待風雨”之“棟”也。婉清按:《說文》釋杗爲棟,非梁也。宋人謂棟乃槫也,清人謂之檁、桁,宋人謂梁乃栿也,即梁也。據今所見古建,二者非一物。《說文》又曰:“廇,中庭也。”即《楚辭·九歎》“刜讒賊於中廇兮”之“廇”。婉清按:《說文》之“廇”,轉註爲“霤”。《釋名》:“中央曰中霤。古者𥨍穴,後室之霤,當今之棟,下直室之中。”即此“廇”。故“杗廇”據《爾雅》爲“梁”,《說文》釋“杗”爲“棟”,釋“廇”爲“中庭”,皆非梁也。杗廇中央,斯謂之梁。《義訓》:“梁謂之。”即《列子·力命》“居則連欐,出則結駟”之“欐”也。《營造法式》以“杗廇”“欐”“梁”爲梁。

 

據《營造法式》,造梁之制有五,一曰檐栿,二曰乳栿,三曰劄牽,四曰平梁,五曰廳堂梁栿。整理如下:


一曰劄牽。劄牽長一椽,不承重,唯劄牽耳,故曰劄牽。婉清按:宋式之梁計之以椽數,清式之梁計之以桁數。如四椽栿即清人五架梁或四步梁,六椽栿即清人七架梁或六步梁。清人無劄牽之名,若金柱、檐柱間有短梁,其於有斗拱建築則清人名之爲桃尖梁,於無斗拱建築則清人名之曰抱頭梁。若桃尖梁、抱頭梁下又有一梁,與之平行,於桃尖梁下則清人名之曰桃尖隨梁,於抱頭梁下則清人名之曰穿插枋,若處角檐柱、角金柱間則曰斜插穿枋。梁有直梁、月梁之別,直梁乃直平之梁,月梁乃經加工之月梁。

《營造法式》謂直梁“劄牽”曰:“若四鋪作至八鋪作出跳,廣兩材;如不出跳,並不過一材一栔。”婉清按:出一跳之鋪作爲四鋪作,出二跳之鋪作爲五鋪作,以至出五跳之鋪作爲八鋪作。材乃基準之木材,若今人所謂模數,建築大小不同則材不同。材之高寬比乃3:2,宋人以十五分之一材之斷面高度爲一分,即一份,故材高十五分,寬十分。材栔分之“分”非尺寸分之“分”,梁思成以材栔分之“分”爲“分°”,尺寸分之“分”爲“分”,乃別之。栔爲足材、單材之差額,高六分,故足材爲單材十五分加栔六分共二十一分。又謂月梁“劄牽”曰:“若劄牽,其廣三十五分。不以大小從,下高一十五分。牽首上以六瓣卷殺,每瓣長八分;牽尾上以五瓣。其下䫜,前後各以三瓣。”婉清按:廣即高。上文直梁劄牽之“廣兩材”爲三十分,此處廣“三十五分”乃月梁劄牽,故不同。又,卷殺乃栱頭、月梁之屬卷作弧形者也。䫜者凹也,謂凹之曲面也。

 

二曰乳栿。乳栿長兩椽,乃兩椽栿。乳栿梁首處鋪作上,梁尾或在鋪作上,或插入內柱內。婉清按:清人無乳栿之名,若檐柱、金柱間距較大,桃尖梁正中立一瓜柱,上架一梁一桁,則原不承重之桃尖梁已承重,更名爲雙步梁,近似宋之乳栿。

《營造法式》謂“乳栿”曰:“三椽栿,若四鋪作、五鋪作,廣兩材一栔,草栿廣兩材。六鋪作以上,廣兩材兩栔,草栿同。”婉清按:草栿乃平棊、平闇上之梁,不經加工故曰草。若平棊以下或徹上明造之梁,則乃明栿。以上四鋪作、五鋪作乳栿廣三十六分,四鋪作、五鋪作草栿廣三十分。六鋪作以上廣四十二分。四十二分亦乃乳栿及三椽栿之明栿月梁之廣也。

 

三曰平梁。平梁長兩椽,乃梁架最上層之梁,上立蜀柱承脊槫。婉清按:清式廡殿頂建築,其山面,若有一端置於檐桁或正心桁上,一端置於柁墩或梁上,與各金桁相交之梁,則乃各層順扒梁。譬如居老檐桁上者乃下金順扒梁,下金順扒梁上安柁墩以承托兩山下金桁,與前後下金桁相交,其上所置順扒梁乃上金順扒梁。若廡殿頂乃推山做法,脊桁隨之加長而懸於梁架中線外,則須於脊桁下加太平梁以承重,太平梁上爲雷公柱。若清式歇山頂建築,其山面,若桃尖梁加長至梢間面闊之度,內端置於金柱上,乃桃尖順梁。桃尖順梁上安交金墩,與順梁成正角者,則乃采步金梁。老檐桁上加放扒梁一道,梁下皮居兩山檐椽上乃踏腳木,踏腳木上垂直設草架柱子,上承桁,草架柱子間同各層桁高平行而用小梁橫穿者,乃穿梁。

《營造法式》謂直梁“平梁”曰:“若四鋪作、五鋪作,廣加材一倍。六鋪作以上,廣兩材一栔”。婉清按:以上四鋪作、五鋪作平梁廣三十分,六鋪作以上平梁廣三十六分。《營造法式》又謂月梁“平梁”曰:“四椽、六椽上用者,其廣三十五分。若八椽至十椽上用者,其廣四十二分。”

 

四曰檐栿。乃今所謂大梁,長四椽栿及以上。

《營造法式》謂“檐栿”曰:“如四椽栿及五椽栿,若四鋪作以上至八鋪作,並廣兩材兩栔;草栿廣三材。如六椽至八椽以上栿,若四鋪作至八鋪作,廣四材;草栿同。”婉清按:以上四椽栿及五椽栿,若四鋪作至八鋪作,廣四十二分,草栿廣四十五分。六椽栿至八椽栿,若四鋪作至八鋪作,明栿、草栿皆廣六十分。若徹上明造之月梁,乳栿、三椽栿廣四十二分,四椽栿廣五十分,五椽栿廣五十五分,六椽栿以上廣六十分。

 

五曰廳堂梁栿。以上劄牽、乳栿、平梁、檐栿,皆乃位置功用大小有別之不同形式之梁。而廳堂梁栿則乃廳堂之梁栿。宋式建築有柱梁作、廳堂木構架、殿堂木構架、樓閣木構架之屬,廳堂乃其一。就古建築實例而言,構架多跨類混用,如大同善化寺普賢閣兼具殿閣、廳堂構架特點。此廳堂梁栿與劄牽、乳栿、平梁、檐栿非同類。

《營造法式》謂“廳堂梁栿”曰:“五椽、四椽,廣不過兩材一栔;三椽廣兩材。餘屋量椽數,準此法加減。”婉清按:以上三椽栿廣三十分,四椽、五椽栿廣三十六分。若廳堂月梁,三椽栿廣四十二分,四椽、五椽栿廣五十分,六椽至八椽廣六十分。

 

林婉清

西元202269日草


這篇是基礎,建議先閱讀這個,否則很可能讀不懂我這篇:

https://linwanqing.blogspot.com/2022/03/the-main-components-of-chinese-wooden.html?m=1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墨萱影草》(1)

《墨萱影草》二則

《墨萱影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