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主要天文詞彙

 

林喵喵在交城卦山


中國古代主要天文詞彙

 

這篇同那篇《中國木構建築主要構建名稱》一樣,也是普及性文字。那篇《中國木構建築主要構建名稱》主要介紹的是宋代官式建築的名稱,未來《泫沁堂建築雜談》中涉及到古建築的文章,要在背會那篇的基礎上才能閱讀。這篇則是關於基本古代天文知識的普及文。若沒有這個基礎,也是沒法讀懂很多古文的。以後有空我還會寫別的普及文,比如大家可能比較陌生的樂律、讖緯、算卦之類未來都可以寫。希望朋友們珍惜每個學習機會。

 

1.黃道:太陽視運動軌跡。

註:假設冬至日黃昏時,我們在中國觀察中天的恆星A。第二天黃昏時,地球自轉一周,恆星A向西偏移了1度左右,這是因為地球由西向東公轉了1度左右。之後我們每天黃昏觀察恆星A,到第二年冬至日,A星會回到去年冬至日的位置。通過這一年的觀察,我國的先人便可求出了太陽的視運動軌跡,即黃道。以黃道上某一點為起點,一年後回到該點的時間間隔,被稱作一個“回歸年”。

 

2.白道:月亮視運動軌跡。

 

3.黃道帶:在黃道帶兩側各延寬8度,共16度,稱之為黃道帶。

 

4.七政:指日;月;金星(又叫太白、明星等,若黎明見於東方則亦名之為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則亦名之為長庚)、木星(又叫歲星、攝提、重華、應星、經星、紀星等)、水星(又叫辰星、兔星、鉤星、能星、爨星、安周星、細極、細爽、伺祠、小正、天欃)、火星(又叫熒惑)、土星(又叫鎮星、填星、地侯)。“七政”又叫“七曜”。

註:(1)在二十八宿的亢宿中也有名之為“攝提”的星座,左右各三星,分為左攝提、右攝提,與木星不能相混淆。(2)木星之所以名為歲星,是因為木星繞太陽一周約十二年,我國古人發現這個規律後,便以木星紀年,便是歲星紀年法。並且,他們還認為歲星的跡象會關係到政治,有歲星則國泰民安,無歲星則反之(見《史記·天官書》)。(3)古籍中的“水”可能不是指辰星,而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室宿,要根據文意具體區分。(4)火星在中國古時被視為不祥的星。(5)古籍中的“火”可能不是指熒惑,而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即大火。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火”即心宿。(6)鎮星主德。

 

5.十二次:若把黃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由西向東的方向進行了十二等分即為十二次,木星每經一次為一年。十二次分別為星紀、玄枵、諏觜、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另外,我國古人還可以利用十二次和太陽視位置的關係明確二十四節氣。比如太陽在星紀是大雪、冬至,在玄枵是小寒、大寒,在諏觜是立春、驚蟄等。

 

6.銀河:銀河為橫跨夜空中的一條明亮光帶,又叫天河、長河、秋河、星河、明河、绛河、斜河、斜漢、河漢、星漢、雲漢、天漢、銀漢、漢水、漢津、天津、星槎、無梁、玉繩、白練、銀潢、銀灣之類。

 

7.中宮:又名北極星、天極星、北辰星,被我國的先人們視為天之中心。因為他們以為北極星是不動的,所以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註:(1)北極星並非不動,只是天球旋轉軸穿過北極星,所以肉眼看起來似乎不動。(把天空設想為球形,即天球。)(2)地軸指向天球的點是會移動的,所以,對地球北半球的人而言,不同時期看到的北極星並不一樣。如宋代星圖中的北極星指的是天樞星,目前看到的北極星則是勾陳一。

 

8.北斗:指接近北極星的七顆星,可以用來辨別方向和定季節。北斗七星分別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其中,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為斗身,名魁。玉衡、開陽、搖光為斗柄,名杓。如圖:



註:古籍中的“北斗”也可能不是指北斗星,而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斗宿既可稱北斗,也可稱南斗。

 

9.三垣:三垣指北極星周圍的三個星區,由於每個星區都圍繞成城垣狀,故名三垣。三垣分別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分別如下:


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10.二十八星宿:我國古人會以恆星為背景來觀察七政的運行規律,二十八星宿即是他們從天赤道及黃道附近的恆星群中擇選出來用於觀察七政的恆星。同時,二十八星宿本身也是測定歲時季節的觀察對象。二十八星宿中的每個星宿內又包含有數個至數十個星座。這二十八星宿是東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星: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七星: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七星:井鬼柳星張翼軫。另外,他們也會以七政行經二十八星宿的狀況來預測吉凶。


角宿圖:


亢宿圖:


氐宿圖:


房宿圖:


心宿圖:


尾宿圖:


箕宿圖:


斗宿圖: 


牛宿圖:


女宿圖:


虛宿圖:


危宿圖: 


室宿圖:


壁宿圖:


奎宿圖:


婁宿圖:


胃宿圖:


昴宿圖:


畢宿圖:

觜宿圖:


參宿圖:

井宿圖:


鬼宿圖:


柳宿圖:


星宿圖:


張宿圖:


翼宿圖:


軫宿圖:


11.四象:四象又稱為四維、四陸、四禽、四獸、四游。我國的古人將天球分為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四大星區,即四象。其中,東方蒼龍對應二十八星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對應二十八星宿中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對應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對應二十八星宿中的井鬼柳星張翼軫。

 

12.分野: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進行對應就是分野,其分配方法在各種史料中的記載不盡相同,到戰國後基本固定下來。如下:(1)角、亢對應鄭國,氐、房、心對應宋國,尾、箕對應燕國,斗、牛對應越國,女對應吳國,虛、危對應齊國,室、壁對應衛國,奎、婁對應魯國,胃、昴、畢對應魏國,觜、參對應趙國,井、鬼對應秦國,柳、星、張對應周,翼、軫對應楚國。(2)角、亢、氐對應兖州,房、心對應豫州,尾、箕對應幽州,斗對應江湖,牛、女對應揚州,虛、危對應青州,室、壁對應并州,奎、婁、胃對應徐州,昴、畢對應冀州,觜、參對應益州,井、鬼對應雍州,柳、星、張對應三河,翼、軫對應荊州。(3)星紀對應吳越,玄枵對應齊國,諏觜對應衛國,降婁對應魯國,大梁對應趙國,實沈對應晉國,鶉首對應秦國,鶉火對應周,鶉尾對應楚國,壽星對應鄭國,大火對應宋國,析木對應燕國。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墨萱影草》(1)

《墨萱影草》二則

《墨萱影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