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啟蒙》(《公冶長》第五)

 

林婉清於二程墓園


《論語啟蒙》(《公冶長》第五)


5.1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公冶長,孔子弟子。妻,娶妻。縲紲,監獄。子,女兒。妻,嫁。

罪否在心,心善則無罪,無關縲紲,故可妻之。


5.2 子謂南榮:“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榮,南宮縚,又名适,字子容,孔子弟子。邦,國也。有道,政清也。廢,棄也。無道,政濁也。刑戮,刑罰。子,女兒。妻,嫁。

無道則善人多被刑戮,如箕子、比干。若同流合污,死後何以見祖先?若自身難保,生前何以保妻兒?既不同流合污,又可獨善其身,方謂智。故可妻之。公冶長、南榮皆善,故皆可娶妻,而南榮相較公冶長又善。


5.3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賤,姓宓,名不齊,字子賤,孔子弟子。若,這。斯,此也,指子賤。焉,哪裡。取,取法。斯,指美德。

子賤昔為單父宰,因其仁愛,民不忍欺之,故乃君子。


5.4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孔子弟子。賜,子貢名。何如,如何。女,汝,你。器,器具。瑚璉,乃宗廟盛黍稷之器,並飾之以玉。

子貢善外交辭令,亦善經商,乃廊廟之才也。雖非不器,亦乃器之貴者也。參見2.12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或,有人。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孔子弟子。佞,口才也。焉,哪裡。禦人,凌駕於人。口給,給音jǐ,善辨也。屢,常。憎,憎惡。

仁則不佞可也,不仁而佞則愈遠於善。若以佞而屢憎於人則人遠之,縱有仁德,人亦難知,佞則無用矣。


5.6 子使漆彫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漆雕開,字子若,孔子弟子。仕,做官。斯,此,指仕。信,確信。說,悅也。

漆雕開篤志於學,不汲汲於富貴,故曰吾於仕進之事未能究習,此謂己欲精進於道也。孔子悅其志大,故說。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行,實施。桴,小木筏。從,跟從。其,應該。由,仲由,字子路。也,語辭。過,勝也。

孔子謂若仁道不行於中國,當乘木筏於海外,庶幾可行道矣。古之海外未若今之海外,其乘桴浮於海之難,蓋若今之乘飛船於銀河矣,子路好勇,方可從孔子。無所取材者,或曰無所取木筏之材,即謂道亦難行於海上也。或曰子路好勇過孔子,勇若無度,則易傷己,傷及自身則因小失大,故曰好勇過我無所取哉,材、哉通。


5.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名彘。千乘之國,可出千乘之國,參見1.5治其賦,治其軍也。古以田賦出兵,故曰軍為賦。求,冉求。千室之邑,有千家之大邑。百乘之家,有百乘之卿大夫家。諸侯領地曰國,大夫封地曰家。宰,邑宰、家宰。赤,姓公西,字子華,名赤,孔子弟子。束帶,古人平居緩帶,遇禮事束帶。朝,朝廷。

子路善於兵,冉求善於治,公西華善於禮。仁乃至高之準則,故孔子不願輕許人。


5.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子貢,端木賜,字子貢,孔子弟子。女,汝,你。回,顏回。孰,誰。愈,勝也。望,比也。以,能。與,或曰謂我與汝俱不如,或曰我讚許汝自知汝弗如。

語境失,不明其意,惟知美顏回之德。


5.10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晝寢,一曰白日寢寐也,一曰晝,畫也,晝寢即畫寢,即今所謂高檔裝修。朽木,腐爛之木。雕,雕刻。糞土,穢土,不潔淨之土。杇,以泥抹墻。於,對於。予,即宰予。與,語辭。誅,責也。“於予與改是”之“於”,由於。是,此也。

若宰予白日寢寐,此章乃責其未能孜孜於學。若宰予畫寢,此章乃責其奢。宰予晝寢,孔子見而勉其致力於學即可。畫寢則過奢,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惟志於道,而求畫寢,則可見其心在物而不在於道。晝寢為一日一時之安,畫寢乃其心在於安。若揣度文意,似以畫寢為是。聽其言而觀其行者,蓋宰予嘗謂孔子不再晝寢或不再畫寢,然未改。若如是,此章抑或謂孔子責宰予言行不一。


5.11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剛,剛直不屈。申棖,孔子弟子。慾,多慾。

有慾則貪而損志,屈義求物,故不剛。惟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方為剛。故曰無欲則剛。


5.12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欲,願意。加,陵也。諸,之於。

不欲人加諸我,非我之意志,人不能止他人,故非爾所及。吾欲無加諸人,則乃我之意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人人可及也。


5.13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夫子,孔子。文,文德。章,彰顯。

夫子之文德見於外,故可得而聞也。性本於天,天命之謂性,其意杳渺,天道深微,故不可聞。人惟可求人道,人道明則人心善,以至以人道及於天道,而不必求諸天。


5.14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聞,聞夫子之道。未之能行,未能行之。有,又也。

子路聞夫子之道,若尚未能行,則唯恐又聞而不得並行其道。此謂子路之志,欲知行合一也。


5.15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文子,衛大夫,名圉。何以,為何。謂,稱。文,孔文子謚號為文。敏,勤勉。下問,問在己之下者。是以,因此。

此謂人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16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產,鄭大夫,姓姬,名僑,字子產。恭,和順。敬,謹慎。養,教育。惠,愛利。使,役使。義,宜也。

此謂修己及人乃君子之道。


5.17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齊大夫,姓晏,名嬰,字仲,謚平。交,交往。敬,敬重。

或曰晏子敬人,或曰人敬晏子。惟晏子敬人,方可見其德也。故此章乃謂晏子善與人交,交往久亦敬人而不怠。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棁,何如其知也?”


臧文仲,魯大夫,姓姬,氏臧,名辰,字仲,謚文。居,猶藏也。蔡,大龜名,以之占卜也。節,斗拱,山節即刻鏤為山形之斗拱。棁,音zhuō,梁上短柱,藻棁即畫藻文之棁。知,去聲,智也。

蓋時人謂臧文仲乃智者,孔子駁之。山節藻棁為藏龜之室,臧文仲不務於愛民而諂於鬼神,可見其不智。


5.1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張,姓顓孫,名師,字子張,孔子弟子。令尹,官名,楚執政大臣。子文,鬭氏,名榖於菟。仕,做官。已,罷免。慍,埋怨。政,政事。崔子,齊大夫,名杼。弒,臣殺君,故曰弒。齊君,指齊莊公。陳文子,齊大夫,名須無。乘,四馬為一乘。棄,棄其祿。違,去也。他邦,別國。猶,如同。之,至。清,清白,不同流合污。

參見5.8。此章謂知仁之難成也。


5.2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魯大夫,姓姬,氏季,名行父,謚文。再,二次。斯,就。

季文子慮事周詳,三思而後行。孔子聞而譏之,曰二思可也。斯謂季文子患得患失,遇事不果。季文子三思而行非於道三思,而於私事三思,故不足取。或曰與其聘晉求遭喪之禮相關。


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甯武子,衛大夫,姓甯,名俞,謚武。邦,國也。有道,政清也。知,智也。無道,政濁也。及,達到。

邦國有道而顯其智謀不難,邦國無道而韜光養晦,存身以求終濟大業則難,故曰愚不可及也。


5.22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陳,陳國。歸,指回魯國。與,語辭。黨,指魯國。小子,謂門人。狂,進取也。簡,大也。狂簡謂進取有大志。斐然,紋飾華美。章,謂織物圖案。所以,何以。裁,裁剪。

此以裁斐然之布帛喻教育育人。孔子周遊四方,道不行而思歸,欲成就後學,傳道於後世。


5.23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伯夷、叔齊,孤竹國君二子。舊惡,人惡能改曰舊惡。怨,怨恨。是用,因此。希,稀少。

人惡能改則伯夷、叔齊不念舊惡,因其心清明無滯礙也,故怨稀。


5.24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孰,誰。微生高,人名。直,直率。或,有人。乞,討要。醯,音xī,醋。諸,之於。鄰,鄰居。與,給。

人來求醋,有則曰有,無則曰無,微生高惜名,恐人以為己吝而不與,故乞諸於鄰而與之。此可證其世故,非直也。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巧,好也。令,善也。色,面色也。足恭,過於恭。左丘明,人名。恥之,以之為恥。匿,藏也。怨,怨恨。

巧言令色足恭及匿怨而友,皆取媚於人而無是非者也,故當恥之。


5.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侍,陪伴尊長。盍,何不。爾,你們。志,志趣。輕,衍文。裘,皮衣。共,共用。敝,破損。伐,誇也。善,謂有能。施,自居。勞,謂有功。安之,安己。信之,信己。懷之,懷己。

子路之仁施及友朋,顏淵之仁施及其功勞所及者,孔子之仁施及天下,故當從孔子。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已矣乎,俗云算了吧,恐其終不得見而歎。過,過錯。內,內心。訟,責也。

過否難自知,自知未必自責,自知亦自責者鮮矣,故可歎也。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室,一戶曰一室。邑,室家聚居曰邑。忠,盡心竭力謂忠。信,誠以待人謂信。

忠信乃人之天質,故十室之邑必有。好學乃聞道之必經,道難通,故學之至者可謂聖人。


林婉清

西元202266日草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墨萱影草》(1)

《墨萱影草》二則

《墨萱影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