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津逮》(3)


林喵喵在太原碑林公園


《說文津逮》(3


 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神至切)𥘅,古文示。


今:船紐,止開三至韻去聲。古:(1)賈海生:定紐,陰聲衣部舌音。(2)黃侃:定紐,灰部。

徐鍇曰:“二,上字也。左畫爲日,右畫爲月,中爲星也。畫縱者,但取其光,下垂示人也。示亦神事也,故凡宗廟、社、神祇皆從示。”“天垂象,見吉凶”乃《周易·繫辭上》文天象凶吉,神明之德,天地人之情也。天之垂象,取材於地,取法乎天,聖人見之,曉天下之變,以其吉凶示人,世人向善修身,官家增修德政,故曰所以示人也。三垂即三辰,日月星也。婉清按:王筠曰:“惟祲字與垂象見吉凶義合,其餘則皆神事也。”王氏此說是也。示,祭祀之神主也,陳夢家以爲示乃石主之象形。从示之字,皆祭祀、神靈之事,如福、禍不由人,唯神可予人,故福、禍二字皆从示。觀示之示乃視之假借,《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鄭箋:“視,古示字。”“示我周行”之“示”乃“寘”之假借,“示”“寘”聲同韻異。或曰,示乃祭台。

【英】西人不祭祖先,亦無祖先牌位。Altar乃教堂之祭壇,源於拉丁文altare plural altaria),altare乃祭壇也。古法語auter與中古英語拼法同。


 上諱。(候古切)


今:匣紐,遇合一姥韻上聲。古:(1)賈海生:匣紐,陰聲烏部牙音。(2)黃侃:匣紐,模部。

漢安帝名祜,故曰上諱。段玉裁曰:“言上諱者五。禾部秀,漢世祖名也;艸部莊,顯宗名也;火部炟,肅宗名也;戈部肈,孝和帝名也;祜,恭宗名也;殤帝名隆不與焉。又曰:“此書之例,當是不書其字,但書‘上諱’二字。書其字則非諱也。今本有篆文者,後人補之。”婉清按:段氏所言“不書其字”,乃揣測之語,蓋未必然。《禮記·曲禮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故《說文》不避諱亦可。古避諱一事,徒令後人不便,不可取。《爾雅·釋詁》:“祜,福也。”又《詩經·桑扈》《下武》《新南山》皆有“授田之祜”一句,《泮水》之“自求伊祜”及《烈祖》之“有秩斯祜”亦有“祜”字,以上鄭玄《箋》:“祜,福也。”又《儀禮·士冠禮》:“承天之祜。”《禮記·禮運》:“是謂承天之祜。”鄭玄註:“祜,福也。”此類註甚多,可知祜當訓福。

【英】英文之happinessfelicity等皆非中國所謂“福”也。Felicitygreat happiness之義,源於古法語felicite,拉丁語felicitatem(主格的felicitas)。拉丁語felix (屬格的felicis)則乃happy義。古英語之bliðehappy義,今作blitheEudaemonia亦爲happiness,源於古希臘語,謂亞里士多德之“that resulting from a rational active life”,亦非中國之“福”。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靈啟切)𠃞,古文禮。


今:來紐,蟹開四薺韻上聲。古:(1)賈海生:來紐,陰聲衣部舌音。(2)黃侃:來紐,灰部。

禮、履古音同,聲訓爲履。《爾雅·釋言》:“履,禮也。”又《釋詁》:“履,福也。”《釋名》:“履,禮也。”《詩經·東方之日》:“履我即兮”。《傳》:“履,禮也。”又《詩經·長發》:“率履不越。”《傳》:“履,禮也。”《韓詩外傳》《說苑》《漢書》等引作“率禮不越”。《荀子·大略篇》:“禮者,人之所履也。”人莫不慕福,而福未必能得,故當修身以成人美,安德而敬神明。皇天輔德,鬼神惟享賢人之祭,賢者履道,方可得福。故曰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段玉裁曰:“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故禮字从示。者,行禮之器。”婉清按:禮本作豊。本書:“行禮之器也。”《禮記·禮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徐灝曰:“俎豆之屬,通謂之禮器。”周伯琦曰:“即古禮字,後人以其疑於豐,故加示別之。”禮始諸飲食,祭祀不可無飲食。禮之器爲豊,禮之事爲禮,本一。後豊增偏旁示為禮。

【英】英文之ceremony rite皆非中國之禮也。Ceremony本乃西人宗教儀式,拉丁文caerimoniaaweholinessreverent rite, sacred ceremony之屬,此詞古法語作ceremonie,中古英語作cerymonye。今之英文,多以其謂所謂“典禮”也。Rite猶指西人宗教儀式,亦可指solemn ceremony,如the Byzantine rite即東正教之儀式。殆源於原始印歐語詞根*re-,指to reasoncount。英文rite與意大利語、西班牙語rito同源,皆可表示宗教儀式。


 禮吉也。从示,喜聲。(許其切)


今:曉紐,止開三之韻平聲。古:(1)賈海生:曉紐,陰聲噫部牙音。(2)黃侃:曉紐,咍部。

《爾雅·釋詁》:“禧,告也。”又“禧,福也。” 錢大昕《潛研堂集》:“禧與、祈連文。畛爲致告,祈爲求告,禧爲禮告,皆告神之名。今本《說文》作‘禮吉’,蓋轉寫之譌。”嚴可均《說文校議》:“吉當作告。”另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錢坫《說文解字斛詮》、高翔林《說文解字字通》皆以為“吉”當作“告”。顧廣圻《說文辨疑》以爲不誤,王筠、嚴章福、張舜徽等亦以為不誤。段玉裁曰:“行禮獲吉也。”婉清按:訓禧爲告之告乃也,假借義。《說文》凡字以類相從,禧下諸字,禛、祿、禠、禎、詳、祉字之屬皆吉、福義,故禧亦吉、福之類也。不誤是。經史罕見禧字,《漢書·賈誼傳》:“上方受釐,坐宣室”,顏師古曰:“本字作禧,假借用耳。”故禧,釐也。,福也。禧、釐疊韻。《史記》《漢書》“受”“蕃釐”“祝釐”等皆作“釐”。

【英】英文無中國之“福”也,亦無中國之“吉”也。如auspiciousconductive to success義。其詞源於拉丁文auspiciumauspicium乃觀飛鳥預測義,後可指of good omen,非中國之吉、福也。


 以真受福也。从示眞聲。(側鄰切)


今:莊紐,臻開三真韻平聲。或職鄰切,章紐。古:(1)賈海生:端紐,陽聲因部舌音。(2)黃侃:精紐,先部。

徐灝曰:“真,誠也。以真受福,謂以至誠感神而致福也。”婉清按:禛,从示,从真,真亦聲。王筠曰:“不言從真者,說義說聲互相備也。”

【英】Blessing乃上帝之佑,與以真受福有差。上帝之佑爲上帝予人福,以真受福爲天人一體,天感人至誠至善,故人之福至。Bless與血(blood)語源同,原始日耳曼語*blodison乃“hallow with blood, mark with blood”,此源於*blotham,即血也。古英語bletsian, bledsian乃以宗教儀式to consecrate。後古英人以之譯拉丁文《聖經》之benedicere,亦以其譯希臘語eulogein,希伯來語brk,此三者皆可表讚美。遂至bless演化爲祈神賜福義。西語諸詞亦有別,benedicereeulogeinbrk蓋亦難以bless名之,漢語則與之相差愈遠矣。


祿 福也,从示,彔聲。(盧谷切)


今:來紐,通合一屋韻入聲。古:(1)賈海生:來紐,入聲屋部舌音。(2)黃侃:來紐,屋部。

《詩經·瞻彼洛矣》:“福祿如茨。”《箋》:“謂來受爵命者也,爵命爲福,賞賜爲祿。”《既醉》:“天被爾祿。”《傳》:“祿,福也。”《儀禮·少牢餽食禮》:“使女受祿于天。”鄭《註》:“古文祿爲福。” 段玉裁曰:“言福祿多不別。《商頌》五篇,㒳言福,三言祿,大恉不殊。《釋詁》《毛詩傳皆曰祿福也’。此古義也。”婉清按:祿可轉註爲錄,亦可假借爲穀,錄、祿古音同,穀、祿疊韻。另,《一切經音義·瑜伽師地論》:“祿,福也。案:古者人無耕稼,多食野鹿。在朝之人,闕於田獵,官賜以物,當於鹿處。後人因之,謂為食鹿。變鹿爲祿者,取其神福之義也。”林昌彝亦曰祿本作鹿,蓋源於此。甲骨文鹿、祿字形相去甚遠,此說亦未見旁證。惟鹿、祿雙聲疊韻。錄此存疑。

【英】見祜、禧、禛。


林婉清

2022620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墨萱影草》(1)

《墨萱影草》二則

《墨萱影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