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七律·牛师贵琥先生《早春即事》诗妙趣横生,余勉为其难,次韵一首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三月 28, 2022 七律•牛师贵琥先生《早春即事》诗妙趣横生,余勉为其难,次韵一首清风随律漾微和,不慕京尘又若何。白昼赏桃提画笔,夜阑望月伴恒娥。中郎桐尾知音少,昌谷空囊锦句多。堪羡临濠知我意,曾参振履有东坡。原玉:早春即事怡云轩主 牛贵琥早春二月羡春和,冷暖无常奈若何。禽鸟趋时翻白眼,野桃绽放展双娥。交谈渐感友生少,遇事难求关系多。忽悟已成三不管,上山困顿下山坡。牛老师诗画: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墨萱影草》二則 二月 12, 2024 我在竇大夫祠 1.人之耳目,以聰明為貴。而人未能開其明,通其聰者,囿於聞見,偏聽偏信也。古之君,不聞民氓之謠言而內自省則國不治,不納卿士之箴訓而善其諫則朝政危。今之網絡,天下之耳目若己之耳目也,天下之心慮若己之心憂也。而人多不聞於四海,唯奮私智。何也?心蔽障而不知,不納多元,不通人情,故世亂。 2.言西人之學者,曰唯理論,曰經驗論。笛卡兒或重形而上學,或貴經驗科學。何也?此乃後人之論,非前人之理唯是也。中國之學,尤難以西人之名言之。中國之理,綜天地人之道,非西人之析辨也,離堅白之辨乃詭辭,非西人究其然者也,《夢溪筆談》為博言雜誌,《天工開物》為記造物器用之書,李約瑟比附西人科學,此不明科學實證所以然,不通中國諸子之論也。 科學之源,或曰經驗,或曰批評之理性,皆不以意識形態之理性為師,何以故?意識形態之理性乃替代宗教之則,非開放之理性,故多元不納,百川不匯矣。中國學者,囿於是非之見而不知,亦若以意識為牢結也。王莽復古,乃刻舟求劍也。五四運動,乃東施效顰也。具溺於古學、西學,終失其本而撓亂世道,斯文殄滅,白骨流川,此聖賢之所欲見乎?學子之所願聞乎?以至於斯,溺成理而未知其然故也,此皆不通時勢而學者也。囿於智則心塞,塞則亂,治國若治水,治水亦若治心。大命以傾,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 阅读全文
《墨萱影草》三則 二月 20, 2024 1.亢龍有悔,乃不破之理。今人不知,故居上謙德,處位尊讓者鮮矣。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竊國竊名以私己者乎?孔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人居於世,若處危卵之上,辭位且懼位尊,避名尤恐名高,懷仁愛之心,澤及草木,尚惴惴於德薄。若智小謀大,恣肆唯親,此亂世破家之道也。王莽秉權握世,威德陵於君主,以至於亡。嬴政任刑,號曰始皇,二世而七廟隳。何也?功未能加民,權未能濟世,此皆以名位為桎梏也。時人不鑒,後人復哀。世事若此,豈不傷哉! 2.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是浪費生命的。一是少時好學,長而忘之,終學而無成。二是少懷仁愛之心,長而背之,終修身未達。三是久交的朋友,中道而絕,未能共同適道,此為無益社交。吃喝玩樂不在其中。反而,懂得如何玩是保持長期高效學習的必要條件。 3.客問婉清 :「君之名源於《詩經》乎?『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婉清曰:「然。」客曰:「何謂也?」婉清曰:「古之人,順自然之理,安命養性,德性暢於中,仁善行於外。無為而天下治,此可謂美矣。後人不及,唯賢者内有清德,亦懷貞婉,寬以容眾,順萬物而應民心。世人慕之,皆欲師事求道,以化天下。故曰『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阅读全文
《莊子·天下》惠子《歷物之意》注 二月 29, 2024 《莊子·天下》惠子《歷物之意》注 一: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注:《淮南子·精神訓》:「無外之外至大也,無內之內至貴也。」高誘《注》:「無內言其小。」錢穆《惠施公孫龍》:「舉凡有外者而謂之『一』,則無外矣;無外是至大也。舉凡有內者而謂之『一』,則無內矣;無內是至小也。是何物耶?曰『宇』。『宇』者統凡立形占位者而一言之也。凡形位之有外,必為形位,則亦宇也,故宇無外;其於內也亦然。故宇一也,而至大焉,而至小焉,至大至小亦一也。」宇乃空間。空間囊括萬物,則至大,入於無跡,則至小,大小異名,理歸於一,故曰「一」。 二: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注:《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無厚,即薄也。空間無所謂厚,無所謂薄。積,跡也。有積則有人所定之面積也。空間大則無外,小則無間,其廣千里、萬里以至於無邊無際皆可。故不可積也。 三: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注:《荀子·不苟》:「『山淵平』『天地比』。」楊俍《注》:「比,謂齊等也。《莊子》曰︰『天與地卑,山與澤平。』《音義》曰︰『以平地比天,則地卑於天,若以宇宙之高,則似天地皆卑。天地皆卑,則山與澤平矣。』或曰︰天無實形,地之上空虛者盡皆天也,是天地長親比相隨,無天高地下之殊也。在高山則天亦高,在深泉則天亦下,故曰天地比。地去天遠近皆相似,是山澤平也。」天地皆處空間之中,地上空虛者皆天,高山高於深谷之天,山澤去天或遠或近,皆較宇宙為卑也。 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注:《莊子·天下》成玄英《疏》:「睨,側視也。居西者呼為中,處東者呼為側,則無中側也。猶生死也,生者以死為死,死者以生為死。日既中側不殊,物亦生死無異。」或曰:生死非一瞬,萬物皆處生死循環之中也。生之時,細胞分裂,已預示死。死之時,尸體分解,元素亦成他物也。 五:大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注:萬物相較,有同有異,或此物與彼物大不同,或此物與彼物小不同,此皆為「小同異」。物皆處時空之中,萬物必有其同,必有其異,此為「大同異」。小同異,辨具體事物之同異也。大同異,謂時空推移演化之中,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也。 六:南方無窮而有窮。 注:章太炎《國學略說》:「此言太虛之無窮,而就地上言之,則有窮也。四方皆然,言南方者,舉一隅耳。」就方位言,南方乃較其北為南也,南方之南尚有南,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