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手抄《毛诗·小雅》(下)
林喵喵在太原文瀛公园 |
这是《毛诗·小雅》的最后一部分。依照之前惯例,发一点和内容或不相干的前言。
1.我是学人文学科的。人文是西学术语,即humanities。实际上,我们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这种划分就是西学的,“国学”的研究也是西学,因为中学完全是另一种东西,根本不写论文。然而,这不是我真正要表达的。我想说的是,叫人文也好,叫经学之类也好。人的一个前提是生而为人。如果大家学过一点西方自然科学就知道,从生物学角度,人是由水、无机质、脂肪、蛋白质等组成的有机体。从化学角度,人只不过是一堆化学元素。从物理学角度,人是大质量恒星爆炸与中子星撞击的残余。这些解释都对。可如果你这么解释,就把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给瓦解掉了。而在人文角度,人如果有高于其它生命或非生命的地方,就是我们这堆化学元素是有道德的。这种道德实际上就是“经”的核心。这里我们要区分两种东西,一是道德,二是观念化的“对”。观念化的“对”不是道德,观念化的“对”经常以反道德即不道德的面目呈现,比如男不事二主,女不嫁二夫。道德一定是基于人类共情能力的善,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生发出来的。二元的文化背景才可以产生科学,这种思维对我们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我们搞人文,则要在更高的层面谈问题。当你在矛盾的基础上谈问题,就会产生矛盾,也没法解决人类之间的矛盾。当你能做到在去矛盾化的非二元论基础上谈问题,就可以瓦解矛盾。世界本无矛盾,是我们的心有无矛盾。
2.在目前中国大学的西方这套学科体系中,人文学科是为数不多需要读经典的学科。比如研究物理学是没必要读牛顿原著的,那类书只有科技史家才去读。因为科学的特点是建立在之前成果基础上的推进。而人文不是。人文是必须读原著的。人文学科的教材和翻译实际上是“再创造”的过程,与原文的差异往往大到南辕北辙。原文是法文和原文是德文的汉译本引文可以在汉语论文中证明一个中国古代思想的内容吗?我们的学者经常这样。然而,在我的阅读中,发现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别说思想这么抽象的东西,连基本词语在不同语言中的范畴都不一样。看翻译是按照被改造后的词语范畴在理解,而不是理解原文。现代科学只产生了四五百年,可你只需要在前人累积成果的基础上推进。人文学科产生了四五千年,而你必须看四五千年以来的原著原文才能略微登堂入室。想往前推进一点,道前人所未道的思想,几乎不可能。因为说有容易说无难。你把书全读完了吗?大家真以为本科学了文学史后就可以在研究生搞文学研究了吗?正如我们如今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有期刊论文一样。比如,李白真是浪漫主义诗人吗?大家知道“浪漫”(Romantik)在德语原文中的意思吗?如果你细究,那些教材里几乎没有多少内容是“对的”。现在的情况是,文科一般都是学不会理科的人才去学,甚至学了点初、高中的历史、语文,看了看“今日头条”,就觉得自己可以对社会文化问题无所不谈。网络时代的人均知识分子就是人均文盲。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我希望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如果有些时间关注最表层的社会现象。就不如读书往深处去,思想往高处走。如果对社会问题有一些认识想表达,就把这种表达往学术做。如果有情绪,就把情绪融化为生命深处的人文,真正学会如何关爱和体谅众生。这样才可能表述的不是惯性的情感和认识,而是有一定思考的结果。并不是人文学科容易,是我们的人文门槛降太低了。
评论
发表评论